新模因论

来自异世界百科
Owen讨论 | 贡献2024年10月27日 (日) 20:27的版本


第一节:原始信息、泛模因、模因、内模因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未经过处理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可以被解读,有的不可以被解读,就好比鲸鱼之间交流的次声波,人类显然是不能理解的,是否能解读,是相对于载体的。这个载体识别信息,录入信息(尽管这个信息不一定被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信息转变为符合载体结构的有序形态的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之为结构化,那些未被结构化的信息,就被称之为原始信息。

一块石头,一棵树,一条河,都包含着大量的原始信息。一块石头的原始信息总和相当于它整块石头,人当然不会把一块石头塞进脑子里,因此人只能从这些原始信息中筛选,然后再进行一定的扭曲,把身体接收到的可结构化的信息和其它原始信息分开,这就是结构化。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人作为载体就像是一个模具,有着自己的形状,而原始信息是一块橡皮泥。结构化的过程就是把这块橡皮泥挤进模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橡皮泥可进入喝不可进入的部分会分开,一部分留在模具外,同时进入模具的橡皮泥本身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形。

   原始信息中可以进入人的意识的部份(无论是浅层意识还是深层意识,因此有的这类信息永远不可能直接被意识到),也就是可被人的意识对应的生理结构结构化的部份,被称之为泛模因。

前文提到的石头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河流的声音,都属于泛模因。泛模因包含模因,因其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并无本质差异,事实上,模因就是泛模因中的可传播部分,但是在那之前,泛模因必须先进入人体,因为泛模因仅仅是拥有被结构化的潜力,并不代表它被结构化的事实。

   泛模因被结构化后进入体内,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被称之为内模因,内模因组成人的可感思维内容,同时参与控制人的行为,就像基因一样,模因控制人的行为表型,行为表型是内模因改变人体状态的结果,一共分为两个部份,内表型和外表型。

其中外表型我们很熟悉,比如我们的语言,当它作为一个内模因表型时,我们先想要说一句话,然后语言内模因操控我们大脑的表型区下达命令,随后命令到达嘴巴,让我们说话,说话这个动作就是外表型。外表型的表型区不在意识范围内。

而内表型则是表现在人体内的状态改变。当你想起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时,那件事情作为一个内模因,参与了表型,于是你的腺体分泌激素,让你心跳加快,精神亢奋,这种表型的活跃区域在意识内,因此被称之为内表型。内表型和外表型始终是同步进行的,只是有时活跃程度不一样。

   当内模因通过行为表型进入外环境时,它会变回原始信息,但是有时这些原始信息会保持一定的结构,使其可以在被另一个载体结构化之后仍然大致不变(如未特殊说明,本文中所有的载体均指主载体和人类)这种可以通过行为表型传播,被人结构化接收之后仍保持大致不变的信息就是模因。模因由行为表型转化而来的特点注定了它的起源是一个内模因。因此所有的模因都可以被视作是一个内模因的变形,但并不是所有的内模因都可以成功形成对应的模因。模因的定义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可以通过行为表型传播,被结构化接收的信息。一段文字,一幅画,互联网上的一张梗图,都是模因。

    总的来说,原始信息包含泛模因,泛模因包含内模因,内模因包含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