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关闭菜单
切换首选项菜单
打开/关闭个人菜单
未登录
未登录用户的IP地址会在进行任意编辑后公开展示。

中国神话

来自异世界百科
茶花留言 | 贡献2024年9月16日 (一) 00:20的版本 (改部分排版,新增条目暂且存档)
编写者

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一般指的是关于上古传说、历史、宗教和仪式的集合体,通常它会透过口述、寓言、小说、仪式、舞蹈或戏曲等各种方式在上古社会中流传。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关于中国神话的最初文字记载可以在《山海经》、《水经注》、《尚书》、《九歌》、《史记》、《礼记》、《楚辞》、《吕氏春秋》、《国语》、《左传》、《淮南子》等古老的汉族典籍中发现。


何谓中国神话

与其他民族的神话一样,中国上古神话源自原始社会时,人类试图透过推理和想象,对各种自然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但是由于当时的知识水平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另一方面,上古神话也是上古社会的缩影,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如狩猎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多与农业有关。

来源

以下是学者对神话来源提出的一些见解:

神话杂说 - 神话是古代民间互相转述的故事,在经过历代的添加和改造,故事内容变得更丰富,也可能变得面目全非;

传说的延续 - 神话记载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经验,对所感知的事物的主观看法,当中反映了社会的发展;

神圣的神话 - 神话发展自一个知识水平较低的原始社会,所以对大自然的事物作出神圣的解读

分类

根据中国神话学者袁珂的分类,现在所说的中国神话可分为“神话”、“传说”和“仙话”三种:


神话的背景是在秦汉以前,主要是描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万物有灵论及上古宗教,神话中的主角是神或半人神,样貌、能力和功绩多异于常人,同时神话叙述是一个超乎想象的时空或事件;

传说是一些口耳相传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会随着人口的迁移,在相隔数百里的地方,有着同样人物的传说,却又因地方的不同而有所偏差,传说中的主角是人,样貌、能力和功绩虽被夸张描述,但并非不可接受,内容也较贴近现实世界;

仙话是神话的变种,也可以说是“神仙故事”。大约起源自战国时代之后,随着道教的兴盛而出现,主要是宣扬神仙思想和道家文化,描述仙人的生活、成仙的经历等。

虽然学者把中国神话细分为以上三类,但历代以来的道士把他们的信仰和想象加入在神话当中,民间普遍也把三者混为一谈,举例说明: 在神话中,盘古用斧头劈开鸡卵分辟天地,最后他的身体也化作世间万物;但在仙话中,盘古变做一个叫“元始天王”的仙人,祂遨游天地之间并与一位叫“太元玉女”的仙女结合,生了一个叫“天皇”的儿子。

文学特点

关于中国神话的特点,不同领域的学者会把各自的焦点放自己熟悉的领域上,并以此发展出不同的观点。而中国文学者一般会把焦点放在它的文学性上,认为它是:

想象力丰富、内容朴素却真实生动;

故事性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主角性格形象鲜明。

影响力

由道教开始在中原盛兴以后,道士们为了能有效地把教务向四方推动出去,便在上古神话或其他宗教的信仰基础上,添加自己的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渐发展出了三清尊神、玉皇、三官大帝等的神仙体系。如今的道教修持法门,除了有属于道教本身的观念和方法外,也遗传了上古时代的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信仰。

在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文学史上又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志怪小说”或“神魔小说”的类别,主要讲述“神”、“鬼”、“仙”、“妖”、“精”、“怪”、“佛”、“魔”的故事,当中很多是参考了神话、传说和仙话,其中有名的当属《封神演义》、《西游记》、《镜花缘》及《聊斋志异》等

创世神话

汉族的创世神话结合了儒家文学、道家文学和民间信仰而成一体,然而不同版本之间的叙述往往会有冲突的情况出现,对于谁是中国神话中的“第一人”,根据时代的先后就出现了上帝、天、女娲、盘古和玉皇大帝等几种说法:

上帝:关于上帝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书经中,祂可能在公元前700年或更早以前的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已经存在;文献对于上帝“人性”的诠释,比如孔子曾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噫!天丧予!”等,庄子中记载的混沌、倏和忽算是最具备“人”的形象,祂主要的功能是向民间传达“敬天地”的概念。 天也称为皇天:关于天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书经中,在儒家文学中也称为昊天上帝;虽然普遍上认为天和上帝属于同一概念,但汉学家顾立雅的研究确显示上帝的出现更早于天。在民间,天的形象也比上帝更具有“人性”;中国古代帝皇自誉为“天之子”,北京天坛既是明清两代帝皇祭天的所在地。 女娲、伏羲:关于女娲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列子和楚辞的天问中,祂可能在公元前350年或更早以前的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已经存在;在传说中,祂的形象是半人半蛇,和伏羲同为人类的始祖,在共工致使天塌陷的时候,曾炼五色石补天。 盘古:目前关于盘古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出自于三国时徐整的三五历纪;传说中,祂用一把利斧破开天地,在祂死后用自己的身体变化出世间万物。《枕中书》(元始上真众仙记)称盘古为真人(道教神仙),其名号为元始天王。 玉皇大帝:传说玉皇是道教三清化生出的先天尊神,是神仙实际的领导者,在民间也称为玉帝或天公。

神系

三皇五帝

在女娲以后到来统治世间的是三皇和五帝,年代约是公元前29世纪至前22世纪,这些领袖被后世认为是圣明和道德的典范;历代以来,各造学者对于三皇五帝的确实身份都存在分歧,最为普遍所接受的是来自史记与尚书中记载的:

三皇: 燧人氏 - 传说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用火。 伏羲氏 - 传说伏羲教民结网进行渔猎畜牧结绳记事。 神农氏 - 传说神农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教人医疗与农耕。 五帝: 黄帝 - 史记记载,五帝之首为黄帝。黄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最后打败蚩尤,统一各部落(此时发明指南车)。 颛顼 - 相传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是九黎的首领。 帝喾 - 相传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侄子。 尧 - 相传帝喾死后传位于平庸的挚,于是各部族首领纷纷背离挚,而拥立尧。 舜 - 相传舜的时代是农耕时代的高度发展期,并是道德观的开始。

大禹治水

相传在帝尧的时代,天下洪水泛滥,尧命令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当舜继位后,处死了鲧并命令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禹在检讨鲧失败的原因以后,与益和后稷一起改革了治水的方法,经过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治理了大水。禹成功治水以后,帝舜封禹为伯,以夏(今河南)为其封国;帝舜在位三十三年后,把天子之位禅让给禹,由于他治水的伟大功绩,后世遂把他称为大禹。

夏朝

关于夏朝的成立,在典籍中流传着几个不同的说法,而最普遍被接受的一个是: 相传帝禹在位的时候,原本有意选东夷部落的首领皋陶作为继位人,然而皋陶却比帝禹先逝世,帝禹又立皋陶的儿子益为继承人。帝禹死后不久,禹的儿子启在各部落首领的支持下推翻了益自立为王,同时打破了过往的禅让制度,开启了中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

夏朝被神话学者认为是一个半神话的时代,虽然在史记和竹书纪年中记载了夏朝17位帝王的名号,然而考古学者后来在二里头(今河南偃师)发现了完整的宫殿遗址,称为二里头遗址。

然而至今尚未发现能证明是夏朝的遗址。

商朝

相传夏朝的最后一位帝王桀是位嗜杀成性的暴君,商部落的首领汤联合其他部落的首领推翻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的统治时间约是在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初期多次迁都;到盘庚继位时,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商朝的最后一位帝王纣在位时施行暴政,约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其他部落首领进攻朝歌讨伐商纣,帝纣自焚于鹿台,商朝自此灭亡。

考古学家发现的殷墟遗址能够证明商朝文明的存在;然而,夏商周年表依然有许多争论的地方。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建立构成了封神演义的主要内容。商朝人所祭祀的天帝就是东方人形象/体系的神,继承自上古中国文化的信奉。

评价

中国历史学者周非认为中国神话反映了中国先民富有想像力、创造力、思辨力,充满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精神,也展现了中国人注重勤劳、天人合一、神人一体等的思维特色;有学者认为“目前流传下来的故事文本里,一点也没涉及情爱内容”,中国似乎没有爱情方面的神话。但是后来的神仙故事也有描述爱情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