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操作
洛水bluesoft(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洛水bluesoft(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 |||
第32行: | 第32行: | ||
追逐连幻想都触及不到的领域未免太过不现实。 |
''追逐连幻想都触及不到的领域未免太过不现实。'' |
||
但是,只要存在能触及其的途径,就难免会有人进行尝试。 |
''但是,只要存在能触及其的途径,就难免会有人进行尝试。'' |
||
比起绝对更能令人绝望的,大概只有奇迹了。 |
''比起绝对更能令人绝望的,大概只有奇迹了。'' |
||
=== 意志界 === |
=== 意志界 === |
||
第54行: | 第54行: | ||
抵达不到的真实,往往与“ ”的概念混淆。 |
''抵达不到的真实,往往与“ ”的概念混淆。'' |
||
毕竟不可知之物对生命而言没有认知上的差距,但这个世界属于有朝一日能够触及的那类。 |
''毕竟不可知之物对生命而言没有认知上的差距,但这个世界属于有朝一日能够触及的那类。'' |
||
对于物质而言的幻影,却昭示物质本身的虚幻性,可谓讽刺。 |
''对于物质而言的幻影,却昭示物质本身的虚幻性,可谓讽刺。'' |
||
=== 表象界 === |
=== 表象界 === |
||
第74行: | 第74行: | ||
作为意志界派生而存在的这个表象界,本身也分有无数层次。 |
作为意志界派生而存在的这个表象界,本身也分有无数层次。 |
||
比如高维度的上位世界,低维度的下位世界,还有心象世界、意识海层次。 |
|||
不过,深层的世界也好,虚构的世界也罢,仍处在表象的范围内。 |
不过,深层的世界也好,虚构的世界也罢,仍处在表象的范围内。 |
||
身为表象却追逐意志,这本身就是不相容的二律背反。 |
''身为表象却追逐意志,这本身就是不相容的二律背反。'' |
||
然而对于知性,这无关对错。 |
''然而对于知性,这无关对错。'' |
||
虚幻之中亦可得到真实,那是如星星般耀眼的、美丽的希望。 |
''虚幻之中亦可得到真实,那是如星星般耀眼的、美丽的希望。'' |
||
=== 意志 === |
=== 意志 === |
||
第96行: | 第98行: | ||
意志会向下派生的过程也会进行分化,形成的表象并不单一。 |
''意志会向下派生的过程也会进行分化,形成的表象并不单一。'' |
||
就这个特点而言,似乎是表象更为复杂一些。 |
''就这个特点而言,似乎是表象更为复杂一些。'' |
||
复杂暗示表象处于秩序的一面,但表象终归混乱。 |
''复杂暗示表象处于秩序的一面,但表象终归混乱。'' |
||
=== 概念 === |
=== 概念 === |
||
第119行: | 第121行: | ||
但这并非“因为变成那样所以具有这种属性”,而是“之所以会成为那样是因为具备这种属性”。 |
但这并非“因为变成那样所以具有这种属性”,而是“之所以会成为那样是因为具备这种属性”。 |
||
''因为抽象难以理解,再举一个例子。'' |
|||
''铁被制成剑,不是因为铁能制成剑,而是铁具备“制成剑的属性”。'' |
|||
因为抽象难以理解,再举一个例子。 |
|||
''在这个前提下,通常认识下被人类抽象提炼的概念,本质是作为事物本身的属性存在的。'' |
|||
铁被制成剑,不是因为铁能制成剑,而是铁具备“制成剑的属性”。 |
|||
在这个前提下,通常认识下被人类抽象提炼的概念,本质是作为事物本身的属性存在的。 |
|||
=== 原理 === |
=== 原理 === |
||
第141行: | 第142行: | ||
会根据其他因素进行改正,也会自行删去或增加机制。 |
会根据其他因素进行改正,也会自行删去或增加机制。 |
||
''据说掌握原理者可以创造只属于自己的机制。'' |
|||
''这句话所言非虚,但不仅是个体。'' |
|||
据说掌握原理者可以创造只属于自己的机制。 |
|||
''集体、群体,乃至某些被授予特权的分化,都可以做到。'' |
|||
这句话所言非虚,但不仅是个体。 |
|||
集体、群体,乃至某些被授予特权的分化,都可以做到。 |
|||
=== 表象 === |
=== 表象 === |
||
第160行: | 第160行: | ||
处在最底层,却也是最受瞩目之物。 |
''处在最底层,却也是最受瞩目之物。'' |
||
毕竟故事舞台所需要的是演员, |
''毕竟故事舞台所需要的是演员,'' |
||
而不是背景板。 |
''而不是背景板。'' |
||
= 魔法谱系 = |
= 魔法谱系 = |
||
第172行: | 第172行: | ||
=== {{上标|逆生树|Qabalah}} === |
=== {{上标|逆生树|Qabalah}} === |
||
<blockquote> |
<blockquote> |
||
<color type="primary">赎 |
<color type="primary">赎我们的罪业,令我们得永恒。</color> |
||
</blockquote>并非实存树木,却冠以生命之树的系统。 |
</blockquote>并非实存树木,却冠以生命之树的系统。 |
||
第180行: | 第180行: | ||
“得善恶的生命们,需通过十大质点的试炼以象征吞下生命之果的过程,从而统筹智慧和生命,成为永恒。” |
“得善恶的生命们,需通过十大质点的试炼以象征吞下生命之果的过程,从而统筹智慧和生命,成为永恒。” |
||
所谓创世的蓝图,既意志堕为表象的过程,从虚无中创造存有。 |
所谓创世的蓝图,既意志堕为表象的过程,从虚无中创造存有。 |
||
第224行: | 第223行: | ||
若说神圣知识彰显自表象回到意志的上升过程,那邪恶知识就是证明意志堕为表象的智慧。 |
若说神圣知识彰显自表象回到意志的上升过程,那邪恶知识就是证明意志堕为表象的智慧。 |
||
知性罪业的体现。 |
|||
“泛物质主义”——在一些地方被如此称呼。 |
“泛物质主义”——在一些地方被如此称呼。 |
||
第233行: | 第234行: | ||
同样具有位格描述的十个质点: |
同样具有位格描述的十个质点: |
||
* '''落泪之水(Mi Habekiyeh)''' |
|||
* 【{{上标|无神论|Bacikal}}】 |
|||
* 【{{上标| |
** 【{{上标|对立|Teomi'el}}】 |
||
* 【{{上标| |
** 【{{上标|阻碍|Ugiel}}】 |
||
* 【{{上标| |
** 【{{上标|隐蔽|Satariel}}】 |
||
* 【{{上标|残酷|Akzeriyyuth}}】 |
|||
* '''创造之水(Mi Ha'ash)''' |
|||
* 【{{上标|丑恶|Kaitul}}】 |
|||
* 【{{上标| |
** 【{{上标|干扰|Gasheklah}}】 |
||
* 【{{上标| |
** 【{{上标|愤火|Golachab}}】 |
||
* 【{{上标|不安定|Aiyatsbus}}】 |
|||
* '''神性之水(Mi Auquinos)''' |
|||
* 【{{上标|物质主义|Qimranut}}】 |
|||
** 【{{上标|纷争|Thagirion }}】 |
|||
** 【{{上标|憎恨|Oreb Zaraq}}】 |
|||
** 【{{上标|阴影|Samael}}】 |
|||
* '''虚伪之海(Marmeh Im)''' |
|||
** 【{{上标|淫秽|Gamaliel}}】 |
|||
** 【{{上标|死亡|Lilith}}】 |
|||
在邪恶树的每一个质点中都有一个'''大恶魔'''守护,使知性生命没法轻易抵达顶端。 |
在邪恶树的每一个质点中都有一个'''大恶魔'''守护,使知性生命没法轻易抵达顶端。 |
||
第250行: | 第258行: | ||
二者作为对应,本是不相容的存在。 |
二者作为对应,本是不相容的存在。 |
||
攀向逆生树的一方,上升到精神;而坠向邪恶树的一方,倾斜向物质。 |
|||
但是终点一致。 |
|||
不过,双方的终点一致。 |
|||
=== 被隐藏的知识 === |
|||
不可触及的神之面纱。 |
|||
那悬于顶点之外的三重帷幕—— |
|||
{{黑幕|0 无 Ain}} |
|||
{{黑幕|00 无限 Ain-Soph}} |
|||
{{黑幕|000 无限光 Ain-Soph Aur}} |
|||
{{黑幕|000 黑暗 Athiel}} |
|||
{{黑幕|00 虚空 Belial}} |
|||
{{黑幕|0 无 Qemetiel}} |
|||
== 魔法 == |
== 魔法 == |
||
第257行: | 第285行: | ||
</blockquote>'''“深渊”'''的阳性原理。 |
</blockquote>'''“深渊”'''的阳性原理。 |
||
路径之一,逆生树的 |
路径之一,逆生树的慈悲之柱。 |
||
'''本质上,是为对外进行演绎的作业。''' |
'''本质上,是为对外进行演绎的作业。''' |
||
第284行: | 第312行: | ||
在不同的世界里,也有点火的魔法和打火机的技术并存的情况,知性用以认知世界的方式繁多,所诞生的成果也无数。 |
在不同的世界里,也有点火的魔法和打火机的技术并存的情况,知性用以认知世界的方式繁多,所诞生的成果也无数。 |
||
=== 古典魔法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不变世界的秩序”</color></blockquote>魔法是对外进行演绎的作业。 |
|||
知性生命从演化的文明中观察世界,总结规律,所获得的智慧本身,将其结合泛世界能量以消费的方式运用,即是魔法。 |
|||
古典魔法,意指其所蕴含的智慧限于文明早期的智慧成果,以巫祝和宗教为主导。 |
|||
巫祝与宗教的共通内容是【信仰】与【仪式】,又因以【仪式】为主,古典魔法也被称为仪式魔法。 |
|||
古典魔法的核心是意义的实现。 |
|||
而随着文明行进,祛魅,即神秘意义的消解是普遍进行着的,古典魔法缺乏足够的自我更新活力,只有不变时代才得兴盛。 |
|||
分为象征主义、灵体联应、天体潮汐三个内容。 |
|||
==== 世界层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升华与堕落并重”</color></blockquote>构成【世界】的要素。存在着自上而下的派生关系,彼此之间的影响关系。 |
|||
还有一条独特的“自下而上的作用关系”,只属于知性生命。 |
|||
上层的【意志界】; |
|||
中层的【灵性界】; |
|||
底层的【物质界】。 |
|||
【意志界】独立存在。 |
|||
【灵性界】与【物质界】共同嵌套构成【宇宙】,也就是【表象】。 |
|||
倘若细分的话,层次内还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层次,其中有世界自然派生,也有受知性影响而形成。 |
|||
有三条原理申明世界层与魔法的联系: |
|||
·魔法使用基于不同世界层力量的循环运转。 |
|||
·魔法规模基于层面高低,灵格是决定因素。 |
|||
·魔法发展取决于世界层滑向物质还是意志。 |
|||
===== 意志层面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自在世界”</color></blockquote>又称意志界,不可知不可触及的彼岸世界。 |
|||
不存在时空也不存在因果,更不能成为对象,却因为一线联系而被追随着的幻象。 |
|||
其中活动着被称为【意志】的精神实体,是万事万象的源流与汇集。 |
|||
所谓精神实体,是指不依靠任何事物而独立存在者。 |
|||
意志于活动中溢出自我,向下依次派生出【概念】(属性)、【原理】(法则)、【物质】(事物),构成了表象世界,也就是此岸世界。 |
|||
彰显物象虚无性的意志,对物象而言却也是渺茫虚无,这是一切的矛盾之源。 |
|||
===== 灵性层面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过程世界”</color></blockquote>又称灵性界,意志到物质间的暧昧世界。 |
|||
以灵性事物组成,受自然和精神法则共同支配,可以通过知性生命的精神活动潜入。 |
|||
存在【深度】和【显现度】两个程度。 |
|||
深度揭示其对于物质和意志的两极倾向,显现度揭示其与物质层面的距离。 |
|||
因为世界层面并非层叠的平面,所以会出现深层反而显现在物质世界的情况,反之亦然。 |
|||
居住着通常被认为幻想的各类灵体,根据所在深度不同,有着不同程度干涉物质世界的力量。 |
|||
====== 深层-星灵界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神性的居所”</color></blockquote>灵性层面的深层。 |
|||
因为靠近意志界,在此的时空混乱、因果模糊,也得以沉淀非人的【神性】。 |
|||
通常被认为星球灵魂的【星魂】和知性集体潜意识化身的各色神性居住在此,以及一些被认知为【天使】与【恶魔】的高阶灵体。 |
|||
这里的灵体大多具备真性神性,即并非依附他物,而是凭借自身彰显神性的存在。 |
|||
因为倾向意志一侧,星灵界的存在大多没有固定的物质形态,它们足以凭借灵体方式存续。 |
|||
====== 浅层-以太界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精灵的居所”</color></blockquote>灵性层面的浅层。 |
|||
因靠近物质界,以太界会与物质界发生交错和重叠的情况。 |
|||
交错的火花可能是某时代魔法的爆发发展,也可能是某段传说奇诡瑰丽的记述。 |
|||
而一旦重叠,物质世界就会成为如神话般现实与幻想共存的情况。 |
|||
究其原因,是接触过程中,以太层充盈的能量赋予了物质世界事物更高的格。 |
|||
能量不仅包括通常认知里的各色元素,还有名为魔力的充盈于宇宙的能量。 |
|||
诸多被认为是精灵、魔怪的低级灵体的居所,同时活跃着物质层面中植物、矿物的灵魂。 |
|||
===== 物质层面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现实世界”</color></blockquote>又称物质界,意志沉睡而表象活跃的世界。 |
|||
万物所生存繁衍的大地表层世界形态。 |
|||
基本以物质构成,由自然法则决定并运转。 |
|||
因处在三大层次的最下层,因而会被属意志的力量所影响,那个过程分为自然的派生和人为的干涉。 |
|||
自然派生如上文所述,人为干涉包含魔法与心象。心象姑且不论,魔法因其普遍性,成为诸多知性生命的主流。 |
|||
而在魔法神秘被排斥的文明,灵性层面会逐渐隔绝。 |
|||
===== 异界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现实与虚幻的夹角”</color></blockquote>自然意义上的异界,位于物质层与灵性层、意志层间,飘忽不定又捉摸不透的幻影。 |
|||
沉淀着各个层面的冗余,像是垃圾堆又像是墓场,更游荡着各类灵体。 |
|||
其中得到测定的从浅到深有【镜像界】、【阴影界】、【秽界】、【虚空】。 |
|||
对应着梦的【表层梦境】、【梦界】、【深层梦境】、【原型界】 |
|||
知性意义上的异界,意指在魔法应用当中的【世界降格法】,即通过构建封闭空间削减魔法代价、发挥正确意义的原理。 |
|||
一个例子,若想在生命行星的地表复现【太阳】,需要魔法师具备星魂般规模的灵格与意义。而在地表上一间【封闭的房屋】内复现,便可以直接干涉现实。 |
|||
魔法师的内在【领域】、外在【工坊】、【结界】,都是这一应用的产物。 |
|||
==== 象征主义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其下如同其上”</color></blockquote>经由物质活动表达意义的魔法理念。 |
|||
知性生命的诸多活动都会表达意义,如握手表达礼仪,鞠躬表达敬意…… |
|||
活动的要素包括了姿态、语言、时间、器皿、场景等,无一例外,皆是为了意义的正确表达。 |
|||
但这样的意义不能作为魔法行使。 |
|||
究其本质,同一层面的意义表达无法构成魔法,其没有直接的能量来源。因而许多无意识的仪式不会构成魔法——那之中并不存在主观性。 |
|||
但倘若是灵性层面过于显现的世界,会出现非主观的魔法。 |
|||
魔法语境下意义的表达是在上一级的世界层进行的,有的存在明确的对象,有的则是借助了文化圈,亦或者说,【叙事体系】。 |
|||
===== 文化圈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color></blockquote>以学说、宗教为核心的文化空间范围。 |
|||
在魔法的领域中作为象征主义地基存在。即是说,在以十字符号为神圣的文化圈中,十字才能表达象征的意义,成为魔法。 |
|||
虽说是空间概念,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
|||
在时间层面,叙事体系会随着时代变更,经由知性自发的更新,其内容乃至意义也发生流变。此时虽然老的意义仍能成为魔法,但干涉力会减弱。 |
|||
在空间层面,文化的交流会扩大文化圈的范围。因而某地区、某民族中固有的魔法会因移民等要素得以在陌生土地发挥效力。 |
|||
此外,存在一种极端情况——若有足以匹敌文明本身规模的个体,其自有的叙事体系也能成为魔法。 |
|||
文化圈也会反向影响各种层面的灵体,如使某中性灵体偏向邪恶,或是使恶性灵体趋向善性。这不会改变灵体的本质,却会使灵体的力量混入其他成分。 |
|||
不存在文化圈的空间,魔法的手段会变得单一。 |
|||
====== 文化定础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共识是一种力量”</color></blockquote>学问或宗教的叙事体系能够成为文化,是因其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纳,在知性生命中形成【共识】。 |
|||
共识一旦确立,将深远持久地影响文化圈内的社会生活,这就是文化定础。 |
|||
共识的确立视乎【传播力】与【影响力】。 |
|||
在文明早期,这往往由上层社会发起,神权和王权成为魔法的垄断与使用者。 |
|||
而因魔法与意志的联系,最终会下沉到掌握知识的群体中去。 |
|||
一方面,随着生产者的扩张,产品的姿态也变得千奇百怪。除却传统的学问和宗教叙事,还诞生出诸如艺术作品、符号道具,乃至表演。 |
|||
另一方面,随着传播方式的简便化,体系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网络时代,只需一则传播广泛的虚构故事,就能作为魔法的要素。 |
|||
====== 锚点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决定与反作用”</color></blockquote>文化圈是属物质层面的产物,凝结的共识若无来自灵性层面的影响,也无法成为魔法。 |
|||
文化圈将通过塑造知性生命的集体无意识,来获得集体无意识于灵性层深处反哺而下的层面能量。 |
|||
这时的集体无意识就是锚点。 |
|||
根据情况不同,一些诞生于星灵界的神性也会成为文化圈的锚点。 |
|||
锚点的选择关乎【灵格】,只要灵格的规模达到足够的程度,个体生命也能成为锚点 |
|||
整体视角的魔法需要如此庞大之物,而个体视角,往往会选择精灵等灵性生命。 |
|||
====== 精神向性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合众为一”</color></blockquote>知性生命的精神,会在进行一些内容的活动时向某对象单向输出。 |
|||
比如,因愤怒而诅咒某人死亡。 |
|||
又比如,因虔诚而敬爱某神明。 |
|||
因知性生命的灵格,这样输出的精神力会作用到对象身上——尽管作用微乎其微。 |
|||
而倘使输出精神力的数量增加,亦或是发出者灵格规模大,到达某个程度,输出的精神力就能干涉现实。 |
|||
大多世界中的神明都如此诞生,同样的,也会催生鬼怪。 |
|||
而对于实存者,精神向性的加持令他们影响更大范围的现实,同时也能增加灵魂的质量。 |
|||
可以如此总结:文化定础是【无意识】的集体精神活动产物,精神向性是【有意识】的集体精神活动产物。 |
|||
===== 帷幕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世界的色彩”</color></blockquote>顾名思义,遮住舞台的巨大布匹。 |
|||
个体生命登神后,都有为令世界运转姿态更符合规划而铺上帷幕的机会。 |
|||
当帷幕完成后,世界的【原理】将因神性秉持的叙事体系而做出相应改变——比如,作为神罚存在的雷霆、作为赐福存在的丰收。 |
|||
……又比如,为使善良战胜恶而存在的各种报应机制。 |
|||
就这样,为了使知性生存圈更符合生命的发展,无数帷幕交错重叠,覆盖在物质层与灵性层之间,最终构成现今运行的世界姿态。 |
|||
而神明也需要居所,如此,他们将物质层的一部分分割,纳入自身帷幕,构成太古以降所有仙境、乐园传说的原点。 |
|||
同时,帷幕也起到削弱外侧原理的作用。 |
|||
诸神的帷幕会因知性历史的发展,由深层的集体无意识而修改乃至打破,却不会在外侧原理的干涉下变化。 |
|||
究其原因,外侧原理的入侵同时与星魂与集体无意识发生矛盾。只是,若是有高于星魂的原理,那就另当别论了。 |
|||
===== 模仿律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知性愿望的复现”</color></blockquote>在古典魔法领域,最初意指通过效仿古代神明事迹,获得与其相同的力量乃至命运。 |
|||
随时代更迭,其内涵被逐步发掘,效仿对象从神明扩大到文化圈中的多数对象: |
|||
效仿失去眼睛的神明获得非人智慧;效仿斩断绳结的王者获得伟业加持;效仿背负指环的主角获得隐身能力…… |
|||
对象的范围只要能够得到文化定础,不论源自虚构还是真相,都会化作现实。 |
|||
只需—— |
|||
合适的【时间】; |
|||
正确的【场景】; |
|||
相似的【对象】; |
|||
对应的【处境】。 |
|||
依照复现的难度不同,满足这些条件中的部分到全部,意义得到表达,魔法便能够行使。 |
|||
此外,还存在一种超乎文化圈的例外。 |
|||
即,一些复现的内容,能够越过文化圈联系到灵性界深层灵体。 |
|||
===== 符号对应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魔法的秩序所在”</color></blockquote>存在于知性与【对象】之间,知性用来象征对象的活动本身。 |
|||
可以是图案,可以是语言,更可以是动作。指向性越明确,作为符号的性能就越优秀。 |
|||
但是这种指向【所指】的【能指】往往会应其表达的失真而模糊,会在很小的概率里出现【异常】。 |
|||
文化圈内的【异常】可控,文化圈外的【异常】不可控。 |
|||
因而,用以指向的符号活动越接近原始,越贴切【原质】。 |
|||
在世界的万物,都是名为【意志】的巨大根系派生,看似不相容的它们存在本质意义上的“隐秘因果”,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指向,这是脱离了文化圈的对应法则。 |
|||
==== 灵体联应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知性罪业的原点”</color></blockquote>万物皆有其灵魂。 |
|||
动物、植物、无机物,所有物质界的物质都有其灵魂所在。 |
|||
因着接近意志界的意志本身,灵魂是物质回归意志的唯一途径,因此与表象中的万物存在名为联应的关系—— |
|||
即灵魂能够联系对应至灵性界、乃至意志界。 |
|||
魔法中【符号对应】的另一本质。 |
|||
灵魂为意识之源。 |
|||
但在过于底端的物质界,运转的原理令灵魂无法脱离肉体独立,意识需要【统括体】,即通常被称为【脑】的机制激活运转。 |
|||
肉体则需要【中心体】,也就是【心脏】。 |
|||
灵魂若缺失物质束缚通常会溶解回归意志界,而在原理不同的世界里,存在【地下冥界】之类的收容所。 |
|||
某种观点看来,灵魂自意志的分化堕落,是一切【罪行】的开始。 |
|||
===== 灵格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表象的等阶”</color></blockquote>灵魂存在着格的差异。 |
|||
通常,【格】包括【规模】与【质量】。 |
|||
根据规模与质量的不同,灵魂依次可分为: |
|||
【小而轻之物】、 |
|||
【大而轻之物】、 |
|||
【大而重之物】、 |
|||
【小而重之物】。 |
|||
上述四种类型,其中小而重之物最为完美。 |
|||
越强的灵魂越滑向意志侧,越弱的灵魂越滑向物质侧。 |
|||
【知性】是灵格抵达一定程度获得的内容。 |
|||
通常所指的知性生命是符合能够发展出文明阶段的生命类型。 |
|||
灵格的差异,令表象间交流与认知彼此不同。 |
|||
知性生命因其灵魂所在灵性层层面与矿物层、植物层不同,因而无法理解与认知。 |
|||
同样的,知性生命也无法认知星魂与集体意识那样庞大之物。 |
|||
魔法应用中,灵格决定意义的上限。 |
|||
====== 嬗变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世界的普遍变革”</color></blockquote>被誉为【伟大六角】的六芒星揭示生命升华的途径—— |
|||
顶端三角,以【意志】与【知识】为基点,以【灵魂】为端点。 |
|||
底端三角,以【肉体】与【潜能】为基点,以【生命】为端点。 |
|||
肉体的嬗变在于回归原人(Adam); |
|||
灵魂的嬗变在于升格灵魂。 |
|||
而嬗变的成果绝不是灵魂独自升华的结果,知识的累积,意志的强韧,缺一不可。 |
|||
又因灵魂的虚幻性,位于物质层的生命难以对其产生效果,更罔论质变。 |
|||
目前已知的途径有: |
|||
·精神向性的聚合 |
|||
·灵魂的收集整合 |
|||
·魔法/心象的精进 |
|||
在古典魔法领域的某个流派中,还存在着“向死而生”的途径。 |
|||
====== 负荷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超凡的等价交换”</color></blockquote>嬗变的过程会产生压力。 |
|||
此种压力会更加损耗灵魂,甚至将其破坏,是灵魂负荷最主要的一种。 |
|||
精神向性会对灵魂产生名为【愿望】的负荷,往往扭曲意志的内涵。 |
|||
因杀戮/追随/相和等方式背负的他者灵魂,会直白地给予灵魂压力。 |
|||
而魔法/心象领域的精进,意味着通过知识的沉淀向意志层的滑向,错误的知识、疯狂的知识……过于多样的知识往往使灵魂浑浊。 |
|||
除此之外,基于肉体对灵魂的束缚,生命形态的转变会很容易影响灵魂的姿态。 |
|||
而漫长时光的流逝,亦会损耗灵魂的内容。 |
|||
正因充斥负荷,嬗变极为艰难。 |
|||
所以魔法领域,保持灵魂的纯洁是根本法则。 |
|||
====== 原始神性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伟大黄金的初步炼成”</color></blockquote>嬗变存在着其层阶,亦或者说——【位格】。 |
|||
抵达某一位格便会自我显现之物,或者说,以该姿态显现的便是位格之证。 |
|||
即【神性】。 |
|||
在许多世界,神性因当地法则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但那些属于原理的产物。 |
|||
原始神性则顾名思义,是不带任何方向性、不产生任何内涵的成果。 |
|||
标志着成为【重之物】的开始。 |
|||
而,正因没有任何色彩,才能涂抹任何色彩。 |
|||
正因为没有任何方向,才能指向任何方向。 |
|||
可能性本身,就是其原始的意义。 |
|||
===== 神性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收束统筹与遗世独立的二律背反”</color></blockquote>触及神域之物所拥有的性质。 |
|||
神明的谱系建立在世界原理界限之内,存在个体通过相应途径抵达的可能。 |
|||
而神性并非经由完成什么而得到之物,乃是因所在而自然而然的现实。 |
|||
其往往不是主动在世上显现的神秘,从来都是被动的彰显于世界。 |
|||
而彰显的方式,会因知识与意志而各自不同。共通特点是【权柄】的收束与展开,同时也是行动原理。 |
|||
权柄又称权能,本质为“对应所处位置的权与力”……事象的操作、法则的变更、种族的管理等都在其范围内。 |
|||
权能的收束依照神性的属性,恶神会收束文化中属恶的原理,战神会收束文化中与战争相关的原理。 |
|||
往往一个文明会诞生许多不同文化、民族的叙事体系,神性的收束原理会使一个神性在不同叙事中存有不同侧面。 |
|||
至于展开,则是【帷幕】的运用领域。 |
|||
====== 自然神性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星魂与知性的平衡点”</color></blockquote>知性文明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往往源于早期,其本质是对星魂生命活动本身的崇拜。 |
|||
过早聚集的精神向性赋予星魂的生命现象以知性,一半混合星魂的触觉,一半混合知性的文化,早期的自然神性如是诞生。 |
|||
——人格化的自然现象。这么被称呼的自然神性中,也存在因死后升华而知性灵魂。 |
|||
存在方式仰仗名为大地的生身母亲,却也因身具的文化职能和知性爱着文明,矛盾贯彻其全部。 |
|||
属于文明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神性,灵格比原始神性低级,却也因拥有两者加持而具备施展权能的能力。 |
|||
会随着文明的变迁而衰弱、改变、替换,直到文明不再依赖自然。 |
|||
====== 文明神性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文化的映射”</color></blockquote>剥离自然属性,或者说剥离星魂性质的,独属于知性文明的神性。 |
|||
剥离自然属性带来的是全方面弱化,灵格更低一级的降格,权能干涉对象仅限于知性本身…… |
|||
而随着文明发展,愈发多样的概念被发现,以至于出现标榜“机械”、“媒介”为属性的神性显现。 |
|||
作为灵体的他们,甚至不如以太层的精灵强大,无法为自身授肉。 |
|||
但却也是古典魔法经常借助力量的对象。 |
|||
大多数居住于知性集体意识的影子,也就是梦的世界中。 |
|||
====== 物外神性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自然与文明的外侧”</color></blockquote>宗教神话中【天使】与【恶魔】的原点。 |
|||
尽管大多数知性文明的宗教都诞生于文化叙事,却也存在一些被联应到的高阶灵体。 |
|||
祂们占据宗教信仰,出于一己之好回应乃至干涉,令宗教时代的古典魔法一度强盛。 |
|||
——然而,这种联应并非基于概率论的偶然,而是宗教神话叙事切中高阶灵体的存在方式。 |
|||
这呼应了一个令人害怕的假设: |
|||
“表象界本身也是一个被构建的叙事体系。” |
|||
……至少在最初,世界没有任何目的。 |
|||
这些超脱相互作用的星魂与文明,持有原始神性的存在,所收束的乃是近乎所有权柄。 |
|||
本质上,一切魔法体系中的神秘、力量的彰显,大部分是物外神性分割神性在文明的体现。 |
|||
===== 星魂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开始时便获得的完成”</color></blockquote>星灵、星魂、星球意志,以天体为外在姿态的庞大灵魂,孕育承载无数灵魂的自然。 |
|||
【大而重之物】,也因为过于庞大的肉体,缺乏等同灵格的知性,只能遵从生物本能。 |
|||
会以延伸【内在触觉】的方式自体内孕育出生命,作为升格的代价,以星魂【统括体】身份为原理行动的生命持有独立于星魂的知性。 |
|||
也存在舍弃了原有肉体行动的星魂,算作物外神性的一种。 |
|||
值得一提的是,恒星存在方式不允许衍生知性,哪怕是孕育生命。而以坍缩方式转变了物质姿态的恒星却能诞生出“某物”。 |
|||
……巨大的物质质量会吸引万物,而灵魂也会。其吸引的方式不是力的结果,而是世界层的靠近与信息的集中。 |
|||
==== 天体潮汐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神秘时代的本质”</color></blockquote>宇宙层面的星魂彼此运动,令世界层滑向随星魂质量牵引进行着以盛衰为变化的无规则运动。 |
|||
即天体潮汐。 |
|||
灵性层靠近时是神秘蓬勃,轻而易举就能行使魔法,传说与现实混淆的时代。 |
|||
灵性层远离时是魔法衰落,神明绝迹,一切都依照物质层法则运行的末法时代。 |
|||
尽管如此,大层面的移动以天体的周期为单位,对于使用魔法的知性生命们而言无关紧要。 |
|||
更多层面是相邻星魂因彼此运动而产生的【相位】现象,或者说相对关系。 |
|||
也就是天体间物质层基于文化圈的符号对应,以及天体间灵性层基于灵体联应的符号对应。 |
|||
正确的相位能令联应效果发挥至最昌盛,反之,也会极大扭曲魔法的内容。 |
|||
最为常见的是月相对古典魔法的影响。也分为文化圈和灵体联应两个维度。 |
|||
……认为正确的相位能够关联更为遥远宏大的存在,预示了一种投射关系。 |
|||
=== 元素魔法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万物起源的秩序”</color></blockquote>魔法是对外进行演绎的作业。 |
|||
知性生命从演化的文明中观察世界,总结规律,所获得的智慧本身,将其结合泛世界能量以消费的方式运用,即是魔法。 |
|||
元素魔法,意指其所蕴含的智慧为知性生命对万物本质的探索成果,支撑起文明的发展和成熟阶段,以研究和实验为主导。 |
|||
研究实验共同以对元素的【染色】和【诠释】为内容,【诠释】则是其核心,元素魔法并非纯粹客观的产物。 |
|||
元素魔法又称通用魔法,因其越过消费能量以达成干涉这一过程,能量本身被运用于干涉,从而最大限度拓宽了使用的门槛。 |
|||
随着文明的行进,对微观与宏观世界认知的逐步加深,也会更新元素魔法的体系和范围。 |
|||
分为染色律、诠释、真理戒律三个内容。 |
|||
==== 元素层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世界的素材库”</color></blockquote>构成世界的【素材】。存在着附着与隐匿的特性,一般作为物质世界的基底。 |
|||
世界生于无限而虚无的【意志界】, |
|||
向下投射暧昧而模糊的【灵性界】, |
|||
再分化为具体而现实的【物质界】。 |
|||
其中,灵性界作为物质界的【原型】,承担着源点和收束的双重职责,而元素层就作为其构成物质世界现象的素材存在于灵性界。 |
|||
元素层永远只会以基底的方式负担着物质界,并且源源不断地对其进行收缩-破碎-修复的塑造过程。 |
|||
知性生命能够通过灵体联应——被称为冥想的扩散思维捕获元素层,这通常被认为是踏入非凡领域的关键分歧点。 |
|||
===== 元素色子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color></blockquote>元素是构成物质界的素材。 |
|||
物质宇宙的尺度下,元素最微观最基本的单位是色子。色子在微观世界呈现以微粒-波的属性,在宏观世界通常呈现以气态,并可以进行固-液-气的转化。 |
|||
元素色子与魔素粒子作用会产生现象,通常认为的物质也诞生于此。 |
|||
元素色子具备多种属性,每种属性色子会在对应的物质现象周围聚集,例火元素色子就会聚集于高温环境、火焰现象的周围,平时它们会逸散在空间之中。 |
|||
而在灵性宇宙的尺度下,元素色子的属性会因精神向性附着难以计数的原理,也会因不同灵魂的性质产生灵魂依附性。 |
|||
====== 元素海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原始素材的沉淀”</color></blockquote>构成物质世界的基底,纯粹以无穷无尽的元素色子组成的液态空间。 |
|||
知性生命借灵体联应与其相连,从中抽调无尽的元素以干涉世界,被认为是成为超凡存在的特征之一。 |
|||
在灵性层靠近的地方,元素海会实质化的影响物质世界,将其状态塑造。 |
|||
没有能在其中生存的生命,游离的思维能够将元素海捕获同样也会迷失其中,一旦迷失,思想/记忆/情感会流散其中,最后催生出【元素精灵】。 |
|||
===== 魔素粒子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灵魂的吐息”</color></blockquote>魔素粒子是魔力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
|||
魔素是魔力最基本的计量单位。 |
|||
被称为魔力的能量最初来源于何并不得而知,似乎是伴随灵性界存在而存在的,魔力的浓度因此与灵性层的显现度呈正比。 |
|||
后来,经过漫长的探索,测得魔力能够被生产——经由【灵魂】的活动本身。 |
|||
并非是什么灵魂皆可,灵魂的规模越大,生产的魔力越多;灵魂的质量越高,生产的魔力越纯。 |
|||
魔力有以下三种特性: |
|||
* 赋予事物灵性 |
|||
* 与意识活动联应 |
|||
* 具备能量与介质的双重属性 |
|||
====== 大源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天体远大寿命的表征”</color></blockquote>大源,【以太】/【玛那(Mana)】/【灵气(炁)】。 |
|||
灵魂的活动会产生魔力。 |
|||
宇宙中总体充盈的魔力,其本身来自无数星魂的共同运作,新生的宇宙总是有源源不断的魔力,老去的宇宙冰冷而荒芜。 |
|||
因为天体灵格的高度,由其生产的魔力孕育出种类繁复的生命与文明,文明的活动繁荣了宇宙。 |
|||
如果文明选择走向利用魔力发展以外的未来,大源会逐渐被隔绝。 |
|||
====== 小源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个体生命的内在循环”</color></blockquote>小源,【魔力】/【世界我(Atman)】/【脉轮(Chakra)】/【精气(炁)】。 |
|||
个体生命以微型世界运作而诞生的秩序。 |
|||
转化并储存大源的容器。 |
|||
因着灵格差异,直接在体内运作大源魔力会扭曲并摧毁知性,所以需要通过必要的手段将其转化为适应个体生命的魔力。如此一定时间,魔力也会随着生理机能运作而逐渐诞生在体内。 |
|||
当个体生命经魔力塑造到一定程度时,小源已与外在的大源无异,此时个体将能够如运用小源般运用大源。 |
|||
魔力并不能等同生命力,但对于已经将魔力作为生理一环的生命而言,这已经是如同血液的重要之物。一旦被抽干,面临的只有死亡。 |
|||
==== 元素论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时代决定本质”</color></blockquote>因【文化圈】的存在,知性生命在基于对万物本质研究的元素魔法一领域的核心理论,也即关于万物本质的学说,并不需要保持绝对客观理性。 |
|||
知性为事物添加的属性同样具备意义。 |
|||
通常,其以何种理论支撑,就会以何种方式延展出魔法。 |
|||
在古老的过去,生命以【水】、【火】、【土】、【气】为核心的【四元素论】认知世界。 |
|||
后来,发展了【元素复合论】。 |
|||
到达某个阶段,更为核心的【魔素论】得到证实。 |
|||
随着技术发展、时代变更,理论更新,魔法的形式也进一步拓展,成为符合“现在”的魔法。 |
|||
===== 四元素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万物最初的姿态”</color></blockquote>最初用以描述物质起源的理论学说,主张万物构成于四种元素: |
|||
【地(固体)】、【水(液体)】、 |
|||
【气(气体)】、【火(能量)】。 |
|||
围绕四种元素,元素魔法最初的形态得以确立。它们无疑是自然界最为常见的四种现象,元素色子的总量与分布最多最广。 |
|||
各种灵魂对不同元素种类具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基于此,魔法发展出繁荣的姿态。 |
|||
====== 复合元素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色彩融合以延续万象”</color></blockquote>延续四元素论,以元素间复合反应更加广泛解释世上万物构成的理论。 |
|||
将四大元素中具备相性的两组(包括两组以上)以一定方式混合,不同属性的色子碰撞作用之下会产生新的元素色子种类。 |
|||
示例: |
|||
【土水=冰】、【土火=岩/金】、【气水=雾】、【气火=温】、【水火=雷】。 |
|||
【气水火=音】、【土水火=泽】。 |
|||
理论上存在一种“所有元素复合而成的终极”,但不曾有生命抵达那个境界。 |
|||
元素复合论证明不同元素间排列组合能够诞生新的元素,但新的元素在分类上却不属于四元素分支,这预示四元素之外“本就存在其他元素”,并且元素之间“能够转化”的性质。 |
|||
===== 万有元素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和而不同的万象色彩”</color></blockquote>通过复合元素的证明,得以更进一步解答世界构成的理论。 |
|||
认为世上的万象万物皆由对应的各种元素拼接构成,元素不再局限于四大元素与其复合态,而是拓展至“存在什么现象就蕴含什么元素”。 |
|||
这种观念很快造成弊端,毕竟不会有人专门为调制香水而去研究所谓“香味元素”。 |
|||
直到微观世界的发现。 |
|||
随着魔法技术的继续进步,微观世界的观测成为了可能。 |
|||
生命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进一步拓展了万有元素论的界限,从原本生硬地创造某种现象的专有元素,转为总结概括现象的属类,总结出主流元素种类。 |
|||
同时,人们也在微观的尽头发现,所有元素几乎会呈现为独一姿态。 |
|||
“质料”,它被如此称呼,而既然所有物质都有基底存在,那推动它们成为现象的魔力也该如此。 |
|||
===== 魔素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万象的第一推动者”</color></blockquote>通过微观观测魔力,得到能够以微粒为基本单位度量魔力的理论。 |
|||
万有元素理论的确立和魔力的彻底解明标志着元素魔法迈向全面自由发展的阶段。 |
|||
而作为除【物质-元素】外构成世界的另一大要素,【能量-魔素】亦作为元素论的研究对象被纳入其中。 |
|||
未来,【信息-以太】将成为元素论的最后一块版图。 |
|||
===== 以太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万象属性的表达与所含”</color></blockquote>又称信息模因,作为信息的基本单位,在魔法的发展中逐渐成为构成物质宇宙的最后要素被认知。 |
|||
在最初,以太指代人类肉眼不得看见、被用于填充万物之间虚空的要素。 |
|||
直到魔素被证明,宇宙空间得到认知,以太一概念被放置,又因为契合信息的普遍性得以更新。 |
|||
逸散的思维化为无主的信息,在元素海中聚合表达,构成资讯生命体元素精灵。因此元素精灵不会真正死亡,它们的存在作为最初的以太生命被认知。 |
|||
物质、能量皆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在生命间交互中呈现的演化属性进一步扩大,融入文化属性后,得以成为信息模因。 |
|||
唯有灵魂独立而崇高。 |
|||
在魔法语境,因其能够在灵性层干涉物质世界的特质,被称作以太。 |
|||
以太有以下两种特性: |
|||
·承载表象的状态 |
|||
·自我复制、演化 |
|||
==== 染色律 ==== |
|||
<blockquote><color type="primary">“元素魔法的秩序”</color></blockquote>在元素魔法领域,意指魔法的释放过程。 |
|||
施术者以精神联应所需元素,将其赋予进行消费的魔力之中,成为魔法干涉现实。 |
|||
该过程被称作元素的渲染反应,渲染反应的本质是属性的赋予。 |
|||
理论上,精神联应可以选取所有施术者需求的元素属性,但在实际情况中,不同的人消耗精神力联应元素的效率不同。 |
|||
因灵魂姿态的不同,生命天生的具有对元素的亲和与绝缘性,后天成长要素可以造成改变。 |
|||
之所以称之为律,正因渲染反应是所有元素魔法的必经步骤,不可越过。 |
|||
== 心象 == |
== 心象 == |
||
第290行: | 第977行: | ||
</blockquote>'''“深渊”'''的阴性原理。 |
</blockquote>'''“深渊”'''的阴性原理。 |
||
路径之一,逆生树的 |
路径之一,逆生树的严厉之柱。 |
||
'''本质上,是为对内施行归纳的作业。''' |
'''本质上,是为对内施行归纳的作业。''' |
||
第328行: | 第1,015行: | ||
需要区分的一点是,渴望不分好坏,恶性心象和魔性不能混为一谈。 |
需要区分的一点是,渴望不分好坏,恶性心象和魔性不能混为一谈。 |
||
== 伟大六角(Great Hexagram) == |
|||
<blockquote> |
|||
<color type="primary">为了生存,堕落是在所难免的。</color> |
|||
</blockquote>描述知性生命通往'''“深渊”'''必须满足的六个方面。 |
|||
以正三角、倒三角和圆组成,其中正三角象征精神力量,倒三角象征物质力量,圆则象征统一与循环。 |
|||
在正三角中,位于顶端的是【意志】,其下两角为【灵魂】和【知识】。 |
|||
倒三角中,位于底端的是【生命】,其上两角为【肉体】和【潜能】。 |
|||
生命需通过物质的三角回归{{上标|原人|Adam}},通过精神的三角超越'''意志'''。 |
|||
= 神明谱系 = |
|||
在列举神明系谱之前需要申明一点是,炽天世界仅有一个真真正正的神。 |
|||
就是'''“深渊”''',除此之外的他者不过是被冠以神的名称,具备被称为神性的特质的上位存在。 |
|||
也就是所谓的伪神。 |
|||
== 神域 == |
|||
<blockquote> |
|||
<color type="primary">距离完美和平凡都太遥远,没法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就是你们这类人的特点。</color> |
|||
</blockquote>对境界的描述。 |
|||
当魔法或心象的修行抵达概念这一层次时,便由凡者登临神域。 |
|||
概念的操作象征着对理的超越,也是新理的诞生,但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
|||
对他们而言——世界如同一张画布。 |
|||
按自己的想法,为画布添加色彩,即为“理”的彰显。 |
|||
在那些往往只有一个神的世界里,法则极为单纯的体现着神的意志。但如果是存在复数神的世界,无数的“理”交相叠加,会构造出十分复杂的机制。 |
|||
而根据神在世界各处不同的信仰,机制也会有对应的变化。 |
|||
这种变化取决于被称为'''集体无意识'''的庞大意志的形态,所以地上的法则是神与人相互妥协的产物。 |
|||
但也因着庞大意志的存在,'''神域'''和'''神明'''并非同类。 |
|||
=== 神明 === |
|||
通常来讲的神明,是单一世界的上位存在,并不一定抵达神域。 |
|||
神通常分两种,一种是'''自然神''',一种是'''升华神'''。 |
|||
所谓自然神,既藉由知性生命活动中对自然现象、概念的信仰而得到意义的生命,与自身起源现象密不可分,可以无法脱离被授予的认知,因此他们非常纯粹。 |
|||
升华神则是主要的神明类型。他们并非自然诞生的生命,多是远古时期的死者得到信仰而升华,接替与自然现象、概念及生命活动产生的概念相应位置的存在。而他们的神位独一无二,所有地区对此类神明信仰都会集中到神位之上,使同一升华神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侧面,但也获得同调神话的可能性。 |
|||
升华神可以取代自然神,而没有升华神接替神位的话,自然神也会自神位孕育而出。 |
|||
决定神明存在与否、强大和弱小、更替前提的是信仰。 |
|||
== 天使 == |
|||
纯粹的能量生命体,居住于高维度·次元。 |
|||
并非顺应神意的产物,更是因为存在本身接近文化中天使一词而得到这个称呼。 |
|||
天使分为两类。 |
|||
一类是普通的天使,因为存在方式与知性活动的产生物有着'''对应'''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许多途径达成与下面世界的连接,被知性生命借取权柄与力量,乃至通过触媒降临。 |
|||
当祂们降临下位世界时,不会具有具体的形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是观看者眼里最符合“神圣”概念的样子。 |
|||
以高位视角俯瞰下位世界的万物,由此具备超然的思维。不会被彻底认知,更不会被理解,所以在下位世界生命的眼里是无感情的机械性生命。据某人说,被赋予人性的话会很麻烦。 |
|||
职责为运营表象界的热量平衡。除非出现“危及宇宙稳定”的大灾难,否则不会显现。 |
|||
另一类,是被认为存在于“质点”的天使。 |
|||
与上面所述的机械性能量生命体有别,“质点”中的天使有着明确的自我意志,接近神话中被描述存在方式,但是高维度这一点没有变。 |
|||
职责是守护正确知识的祂们,对世界安危并不在意。只要有存在通过“法”抵达相应质点,祂们就会给予相应试炼,成功者将会抵达质点。 |
|||
所谓的试炼并非制造困境考验,而是考察修行“法”之人的智慧本身。 |
|||
那是抵达某种境界前的迷惘,需要接近明悟的一种状态,可以是瞬间的想通,也可以是一直以来的执念,但如若没有相应知识积累或是意志力克服迷惘,那么将视为通不过试炼。 |
|||
“质点”的守护天使不会授予奖励,更不会给出惩罚。哪怕是作弊的行为,玷污正确知识的做法,都不会被祂们敌对。 |
|||
说到底,恐怕祂们也不明白自己守护之物的本质究极为何吧。 |
|||
== 魔神 == |
|||
不以自由意志诞生,却终将因某种理由显现,从而被造之物。 |
|||
知性基于魂的锚定,继而自意志流出,得以认知此身之外。魔神则与之相反,唯当彼等认知{{上标|自己|Id}},才能真正统合以固定灵魂。 |
|||
所谓恶意,乃是无法恒定,根据使用而界限模糊的因变之量,因而诞生彼等恶性不可判明,认知意味向着深渊堕落。 |
|||
而对于知性{{上标|自身|Id}},此种问题遭受稀释——“{{上标|荒诞|无意识}}”所衍生的恶性及“{{上标|爱欲|有意识}}”所衍生的恶性,二者共同构成恶性的全部。 |
|||
魔神则自此两者中显现。因作为其表象的显化,魔神能够为知性所认知、触及,却同样是知性的深渊,认知往往与堕落相伴。 |
|||
这暗示彼等身处知性侧的事实。 |
|||
因着伴生,彼等不为“死亡”所扰,一切表象层面之毁灭皆不足以影响根源,此岸世界不存在除去彼等的手段或技术。 |
|||
统筹沉淀恶性的意志灵魂何等宏大——若将寻常人类视为星火,星灵也不过岛屿一类庞大之物,魔神则如熊熊燃烧的恒星,此等规模之下连诸星也黯然失色,更不论其身处位置而带来的一切副作用。 |
|||
也因此等规模,魔神与知性生命个体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那只允许一方去认知另一方,没有相互理解可能。 |
|||
为此彼等往往尝试为自己受肉、与人间体签订契约等方式完成自我的降格。 |
|||
彼等存在为多元唯一,即多元宇宙仅此一位,因而常常将本体投影,跳跃、穿梭于不同宇宙与平行空间之中。同样,这表现魔神固定于“现在”的事实,因此无效化来自其他宇宙·平行世界的打击,并左右单一世界的历史进程。 |
|||
值得一提的是,守护邪恶树的大恶魔也在魔神之中。 |
|||
== 邪神 == |
|||
与魔神完全相反的高次元知性存在。 |
|||
同知性对立的魔性,来自天外的恶害,“第三树”——曾被冠以这些名号用来和两树体系区别。 |
|||
思想和感情都不可能被理解,乃至存在本身就破坏着低次元生物的理性。 |
|||
出于不明原因从自我的领域降临到底层世界,活动本身就是对知性的破坏,因此被认定为恶。但在恶的定义上,既不属于主动的恶,也不属于无意识的恶。 |
|||
但毫无疑问,祂们是邪恶的。 |
|||
因着哪怕他们的目的并不清晰,恶意并不明显,祂们活动所造成的结果却惊人一致:知性世界的毁灭。 |
|||
所谓“第三树”并不能形成一套固有的体系,但却由于其所持有的“疯狂的知识”而得到作为树的价值。 |
|||
与神圣知识和邪恶知识都不同,疯狂的知识只会抹杀知性。 |
|||
或许,无理智的深渊才是邪神及其信徒追求的终点。 |
|||
== 超越者 == |
|||
申明大地意义之人。 |
|||
虚无的回应者,人类的觉悟者,立于善恶彼岸的超人。 |
|||
将视点放在生命的人,才有可能得到的异常答案。 |
|||
脱离出自身天地的角色,已经成为了崭新故事的演绎者,剧作家,伟大的戏子,疯狂中得见真理一隅之醉鬼。 |
|||
强力意志令他们成为阴性之柱的践行者,能够被理解,却绝不被认同的深渊。 |
|||
最疯狂的知性,最理智的癫狂。 |
|||
致力于创造人人觉悟的超越世界,但或许每个超越者对幸福的定义都有所不同。 |
|||
如孩童般任性,绝不悔改,绝不变卦,将一己执念刻画于天宇之上,成为万物法则的巨匠造物主。 |
|||
理念也是提问,一个有关幸福的永恒母题。 |
|||
== 解答者 == |
|||
其数有七,其法皆尽。 |
|||
穷极“魔法”智慧的可能,最终抵达超越人智境地的殉道者。 |
|||
然而智慧的可能性无尽,人智的未至之境却愈发缩小,开天辟地以来,总共有七道题目得以证明。 |
|||
作为证明的代价,收束的成果无需再添加新物。 |
|||
他们不再接收新的“记忆”,亦或者说,知识。 |
|||
也正因此才可怖。有悖人类存在方式的终极,到底站在人的一面还是对立的一面? |
|||
其一,第一因的证明/灵知。 |
|||
其二,万能物质的存在/形成。 |
|||
其三,时空的本质/运动。 |
|||
其四,灵与肉的同一性/转化。 |
|||
其五,语言符号的边界/理解。 |
|||
其六,因果论的证伪/联系。 |
|||
其七,作为意义的真理/意义。 |
|||
== 意志力 == |
|||
象为虚幻之证,无方乃有的沉淀。 |
|||
世间万物都将于相互分离中归于统一。 |
|||
皆在深渊之中。 |
|||
此间无需任何意义,“无”亦不需要,只有【 】般的东西不断运动。 |
|||
有着解明其的途径,只需抵达一处。 |
|||
如是,褪去相对,超越/回归于无的话。 |
|||
——即为,“意志力”。 |
|||
高悬于意志外侧的法,为一切带来终焉的灾难。 |
|||
亦是“知性”本身的印证。 |
|||
创造的意志力/原初之一 |
|||
秩序的意志力/秩序之二 |
|||
混乱的意志力/矛盾之三 |
|||
强权的意志力/统括之四 |
|||
虚无的意志力/否定之五 |
|||
[[分类:其他架空世界]] |
2025年7月9日 (三) 01:23的最新版本
愿净火洗涤我等罪业。
本世界观为包含凯斯兰迪亚世界以内的无数宇宙的集合,是统领性的设定集,因此不会涉及单一世界的姿态。
前言
“炽天”——一言以蔽之,为描述生命始源纯净姿态的词语,在此以其命名的这个世界正待回到最初。
虽说以世界形容,但炽天世界所涵盖范畴无限,例如通常所称的多元宇宙。
万物皆为派生,而一切分化皆为最终的回归,亦或超越。
为此上演而出的宏大戏剧。
基本设定
世界谱系
【 】
“一切的终极”,这样的形容不会陌生吧?不论在哪种文化都能找到相似的概念。
在言语的范围内,可形容的名词很多。在诸多表达中,有着“真理”、“太易”、“上梵”和“根源”等形容,根据文化形态不同,表达也有所区别,但都指向那唯一。
也就是那言语之外的“ ”,理应存在的终极,却不曾有任何抵达,哪怕是幻想。
在本作的世界观里,往往被唤作“深渊”。
正因如此才有追逐的意义,所以成为无数人的终极目的。
被认为收束世上全部的智慧,一旦抵达便能知晓开天辟地直至终末的所有,并掌握创灭万物的力量。
而“什么都存在”往往也会以“什么都不存在”的姿态展现,这大概是世上没有抵达此处之人的缘故吧。
追逐连幻想都触及不到的领域未免太过不现实。
但是,只要存在能触及其的途径,就难免会有人进行尝试。
比起绝对更能令人绝望的,大概只有奇迹了。
意志界
我追求并非死的方式,而是程度——这是只有那边才能得到答案的问题。
彼岸世界。
彰显万物形成原理的世界,却没法真正的认知,高居顶端的未知。
什么都涵盖,就连“无”也包括进去的混沌,虽然以世界称呼却与所知世界姿态相去甚远,不可知的深渊。
却是一切之所以能成为一切的缘由。
存在于此方世界的“意志”,在运动的过程中向下堕落,派生出了“一切”。
顶端的意志,到上层的概念,及中层的原理,再是最后的表象。
抵达不到的真实,往往与“ ”的概念混淆。
毕竟不可知之物对生命而言没有认知上的差距,但这个世界属于有朝一日能够触及的那类。
对于物质而言的幻影,却昭示物质本身的虚幻性,可谓讽刺。
表象界
——误认为可以为自身填充价值,才是彼等无意义的写照。
此岸世界。
一切作为“现象”显现的世界,精神沉睡、物质则活跃的世界,也称物质界。
通常意义上的世界,不论是星球还是宇宙,又或是基于时间轴和平行世界衍生的多元宇宙都在此范围内。
过于庞大,因而往往只能将视线留在一隅。
但对看客而言也足够了。
作为意志界派生而存在的这个表象界,本身也分有无数层次。
比如高维度的上位世界,低维度的下位世界,还有心象世界、意识海层次。
不过,深层的世界也好,虚构的世界也罢,仍处在表象的范围内。
身为表象却追逐意志,这本身就是不相容的二律背反。
然而对于知性,这无关对错。
虚幻之中亦可得到真实,那是如星星般耀眼的、美丽的希望。
意志
那我将如此断定——世界是我的表象,我是世界的意志。
自在之物。
以精神为营养而活动的精神实体,意志界唯一的存在。
但因为不可知的属性,不能够被言语形容,却能从其派生之物窥得一二。
其向下派生的产物,就是表象本身。
意志会向下派生的过程也会进行分化,形成的表象并不单一。
就这个特点而言,似乎是表象更为复杂一些。
复杂暗示表象处于秩序的一面,但表象终归混乱。
概念
“统一模型”,是这么叫法来着?嘿,纯粹却经由提炼得出,你们可真够傲慢。
抽象之理。
万物的本质、共相,位于表象界顶端的存在。
笼统的说,概念是属性。
“静止”也好,“破坏”也罢, 都是用以表示此类共相的属性。
当然,也可以以“死亡”表示。
因此概念之间也存在着涵盖关系,并非单纯的彼此独立。
但这并非“因为变成那样所以具有这种属性”,而是“之所以会成为那样是因为具备这种属性”。
因为抽象难以理解,再举一个例子。
铁被制成剑,不是因为铁能制成剑,而是铁具备“制成剑的属性”。
在这个前提下,通常认识下被人类抽象提炼的概念,本质是作为事物本身的属性存在的。
原理
爱并非约束他人,而是规范自身之物。
约束之理。
万物的运行机制,统筹表象界的理。
单纯的概念会自发的彰显,因此需要规律约束。
只有一切属性通过相应机制开始运作,才能够保证表象界运转。
虽说是规则,却也不是那么死板之物。
会根据其他因素进行改正,也会自行删去或增加机制。
据说掌握原理者可以创造只属于自己的机制。
这句话所言非虚,但不仅是个体。
集体、群体,乃至某些被授予特权的分化,都可以做到。
表象
……去见证、去接触,去和打动自己的万千世界相遇吧。
基础之物。
万物万象本身,经由意志一层层投射而成的现象。
物质、能量、信息……表象界的构成要素的合集。
我们所生活世界的姿态。
处在最底层,却也是最受瞩目之物。
毕竟故事舞台所需要的是演员,
而不是背景板。
魔法谱系
生命之树
逆生树
赎我们的罪业,令我们得永恒。
并非实存树木,却冠以生命之树的系统。
彰显创世之蓝图,并揭示通往“深渊”路径的知识。
共分有十大质点、三条支柱、四重世界与22个路径。
“得善恶的生命们,需通过十大质点的试炼以象征吞下生命之果的过程,从而统筹智慧和生命,成为永恒。”
所谓创世的蓝图,既意志堕为表象的过程,从虚无中创造存有。
通往“深渊”的路径,既“法”的修行,乃炽天世界中所有生命升华自我的方式。
此种方式的成果,被以对应质点作为评判标准:
- 神性界(Atziluth)
- 【王冠】
- 【智慧】
- 【理解】
- 创造界(Beriah)
- 【仁爱】
- 【严格】
- 形成界(Yetzirah)
- 【美丽】
- 【胜利】
- 【荣光】
- 物质界(Assiah)
- 【基盘】
- 【王国】
质点以“位格”称呼,每个位格都有与其对应的力量作为支撑。
这里所谓力量并不是指单纯的破坏力或战斗力,更是基于神圣知识持有的全方面。
神圣的质点有着属于自身的试炼,试炼将衡量能否抵达。
越是高的位格,便越接近“深渊”……也越接近虚无。
邪恶树
罪人没有资格奢求原谅,因此我在这里等着你们。
与逆生树所拥有神圣知识相对的,邪恶的知识。
并非只有神圣才能升华,只要持有相同的恶性,也能够得到通往永恒的机会。
本来,邪恶的知识不是为了敌对神圣知识而存,而是为了守护神圣知识才会彰显之物。
若说神圣知识彰显自表象回到意志的上升过程,那邪恶知识就是证明意志堕为表象的智慧。
知性罪业的体现。
“泛物质主义”——在一些地方被如此称呼。
不曾笃信物质第一性,只不过在利用他人的信仰进行冒渎,令本正确的东西被遮蔽。
对生命是恶,但对世界是正确的系统。
同样具有位格描述的十个质点:
- 落泪之水(Mi Habekiyeh)
- 【对立】
- 【阻碍】
- 【隐蔽】
- 创造之水(Mi Ha'ash)
- 【干扰】
- 【愤火】
- 神性之水(Mi Auquinos)
- 【纷争】
- 【憎恨】
- 【阴影】
- 虚伪之海(Marmeh Im)
- 【淫秽】
- 【死亡】
在邪恶树的每一个质点中都有一个大恶魔守护,使知性生命没法轻易抵达顶端。
反之,在逆生树中的每一个质点也都有一个大天使守护,试炼正由天使给予。
二者作为对应,本是不相容的存在。
攀向逆生树的一方,上升到精神;而坠向邪恶树的一方,倾斜向物质。
不过,双方的终点一致。
被隐藏的知识
不可触及的神之面纱。
那悬于顶点之外的三重帷幕——
0 无 Ain
00 无限 Ain-Soph
000 无限光 Ain-Soph Aur
000 黑暗 Athiel
00 虚空 Belial
0 无 Qemetiel
魔法
所谓奇迹,是会因滥用而廉价之物。
“深渊”的阳性原理。
路径之一,逆生树的慈悲之柱。
本质上,是为对外进行演绎的作业。
对人为历史与自然世界现象进行总结,从中诞生的知识作为用以操作事象的技术就是魔法。因着其主体为知性,所以魔法的使用不依赖客观世界姿态,只取决于知性对世界的认知广度。
不过,并非越先进的认知就越强大,而是越贴近世界或历史本质的认知越强大。
理论上,只要是可能的事象操作,就能以魔法进行干涉,因此是奇迹的一种。
作为操作事象的代价,魔法的施行需要进行消费。
不论什么都行,精神、信息、能量或是物质,只要与操作的规模成正比,消费就会进行。
一般而言,魔法所消费的是知性精神和泛空间的能源——玛那。
知性精神力在施行中对魔法进行原理层面的规范,表象的玛那才能够正确的按照原理转化为魔法干涉现象。
这是共通的使用程序,但因为各个宇宙·次元的法则有所区别,具体到不同世界的施行会存在差异。
譬如在一些大源被拒绝或具有其他特质的世界里,魔法会以消费人体产生的玛那为主。
当然,并非魔法一种技术能够作为技术存在。
在不同的世界里,也有点火的魔法和打火机的技术并存的情况,知性用以认知世界的方式繁多,所诞生的成果也无数。
古典魔法
“不变世界的秩序”
魔法是对外进行演绎的作业。
知性生命从演化的文明中观察世界,总结规律,所获得的智慧本身,将其结合泛世界能量以消费的方式运用,即是魔法。
古典魔法,意指其所蕴含的智慧限于文明早期的智慧成果,以巫祝和宗教为主导。
巫祝与宗教的共通内容是【信仰】与【仪式】,又因以【仪式】为主,古典魔法也被称为仪式魔法。
古典魔法的核心是意义的实现。
而随着文明行进,祛魅,即神秘意义的消解是普遍进行着的,古典魔法缺乏足够的自我更新活力,只有不变时代才得兴盛。
分为象征主义、灵体联应、天体潮汐三个内容。
世界层
“升华与堕落并重”
构成【世界】的要素。存在着自上而下的派生关系,彼此之间的影响关系。
还有一条独特的“自下而上的作用关系”,只属于知性生命。
上层的【意志界】;
中层的【灵性界】;
底层的【物质界】。
【意志界】独立存在。
【灵性界】与【物质界】共同嵌套构成【宇宙】,也就是【表象】。
倘若细分的话,层次内还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层次,其中有世界自然派生,也有受知性影响而形成。
有三条原理申明世界层与魔法的联系:
·魔法使用基于不同世界层力量的循环运转。
·魔法规模基于层面高低,灵格是决定因素。
·魔法发展取决于世界层滑向物质还是意志。
意志层面“自在世界”
又称意志界,不可知不可触及的彼岸世界。
不存在时空也不存在因果,更不能成为对象,却因为一线联系而被追随着的幻象。
其中活动着被称为【意志】的精神实体,是万事万象的源流与汇集。
所谓精神实体,是指不依靠任何事物而独立存在者。
意志于活动中溢出自我,向下依次派生出【概念】(属性)、【原理】(法则)、【物质】(事物),构成了表象世界,也就是此岸世界。
彰显物象虚无性的意志,对物象而言却也是渺茫虚无,这是一切的矛盾之源。
灵性层面“过程世界”
又称灵性界,意志到物质间的暧昧世界。
以灵性事物组成,受自然和精神法则共同支配,可以通过知性生命的精神活动潜入。
存在【深度】和【显现度】两个程度。
深度揭示其对于物质和意志的两极倾向,显现度揭示其与物质层面的距离。
因为世界层面并非层叠的平面,所以会出现深层反而显现在物质世界的情况,反之亦然。
居住着通常被认为幻想的各类灵体,根据所在深度不同,有着不同程度干涉物质世界的力量。
深层-星灵界“神性的居所”
灵性层面的深层。
因为靠近意志界,在此的时空混乱、因果模糊,也得以沉淀非人的【神性】。
通常被认为星球灵魂的【星魂】和知性集体潜意识化身的各色神性居住在此,以及一些被认知为【天使】与【恶魔】的高阶灵体。
这里的灵体大多具备真性神性,即并非依附他物,而是凭借自身彰显神性的存在。
因为倾向意志一侧,星灵界的存在大多没有固定的物质形态,它们足以凭借灵体方式存续。
浅层-以太界“精灵的居所”
灵性层面的浅层。
因靠近物质界,以太界会与物质界发生交错和重叠的情况。
交错的火花可能是某时代魔法的爆发发展,也可能是某段传说奇诡瑰丽的记述。
而一旦重叠,物质世界就会成为如神话般现实与幻想共存的情况。
究其原因,是接触过程中,以太层充盈的能量赋予了物质世界事物更高的格。
能量不仅包括通常认知里的各色元素,还有名为魔力的充盈于宇宙的能量。
诸多被认为是精灵、魔怪的低级灵体的居所,同时活跃着物质层面中植物、矿物的灵魂。
物质层面“现实世界”
又称物质界,意志沉睡而表象活跃的世界。
万物所生存繁衍的大地表层世界形态。
基本以物质构成,由自然法则决定并运转。
因处在三大层次的最下层,因而会被属意志的力量所影响,那个过程分为自然的派生和人为的干涉。
自然派生如上文所述,人为干涉包含魔法与心象。心象姑且不论,魔法因其普遍性,成为诸多知性生命的主流。
而在魔法神秘被排斥的文明,灵性层面会逐渐隔绝。
异界“现实与虚幻的夹角”
自然意义上的异界,位于物质层与灵性层、意志层间,飘忽不定又捉摸不透的幻影。
沉淀着各个层面的冗余,像是垃圾堆又像是墓场,更游荡着各类灵体。
其中得到测定的从浅到深有【镜像界】、【阴影界】、【秽界】、【虚空】。
对应着梦的【表层梦境】、【梦界】、【深层梦境】、【原型界】
知性意义上的异界,意指在魔法应用当中的【世界降格法】,即通过构建封闭空间削减魔法代价、发挥正确意义的原理。
一个例子,若想在生命行星的地表复现【太阳】,需要魔法师具备星魂般规模的灵格与意义。而在地表上一间【封闭的房屋】内复现,便可以直接干涉现实。
魔法师的内在【领域】、外在【工坊】、【结界】,都是这一应用的产物。
象征主义
“其下如同其上”
经由物质活动表达意义的魔法理念。
知性生命的诸多活动都会表达意义,如握手表达礼仪,鞠躬表达敬意……
活动的要素包括了姿态、语言、时间、器皿、场景等,无一例外,皆是为了意义的正确表达。
但这样的意义不能作为魔法行使。
究其本质,同一层面的意义表达无法构成魔法,其没有直接的能量来源。因而许多无意识的仪式不会构成魔法——那之中并不存在主观性。
但倘若是灵性层面过于显现的世界,会出现非主观的魔法。
魔法语境下意义的表达是在上一级的世界层进行的,有的存在明确的对象,有的则是借助了文化圈,亦或者说,【叙事体系】。
文化圈“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以学说、宗教为核心的文化空间范围。
在魔法的领域中作为象征主义地基存在。即是说,在以十字符号为神圣的文化圈中,十字才能表达象征的意义,成为魔法。
虽说是空间概念,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时间层面,叙事体系会随着时代变更,经由知性自发的更新,其内容乃至意义也发生流变。此时虽然老的意义仍能成为魔法,但干涉力会减弱。
在空间层面,文化的交流会扩大文化圈的范围。因而某地区、某民族中固有的魔法会因移民等要素得以在陌生土地发挥效力。
此外,存在一种极端情况——若有足以匹敌文明本身规模的个体,其自有的叙事体系也能成为魔法。
文化圈也会反向影响各种层面的灵体,如使某中性灵体偏向邪恶,或是使恶性灵体趋向善性。这不会改变灵体的本质,却会使灵体的力量混入其他成分。
不存在文化圈的空间,魔法的手段会变得单一。
文化定础“共识是一种力量”
学问或宗教的叙事体系能够成为文化,是因其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纳,在知性生命中形成【共识】。
共识一旦确立,将深远持久地影响文化圈内的社会生活,这就是文化定础。
共识的确立视乎【传播力】与【影响力】。
在文明早期,这往往由上层社会发起,神权和王权成为魔法的垄断与使用者。
而因魔法与意志的联系,最终会下沉到掌握知识的群体中去。
一方面,随着生产者的扩张,产品的姿态也变得千奇百怪。除却传统的学问和宗教叙事,还诞生出诸如艺术作品、符号道具,乃至表演。
另一方面,随着传播方式的简便化,体系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网络时代,只需一则传播广泛的虚构故事,就能作为魔法的要素。
锚点“决定与反作用”
文化圈是属物质层面的产物,凝结的共识若无来自灵性层面的影响,也无法成为魔法。
文化圈将通过塑造知性生命的集体无意识,来获得集体无意识于灵性层深处反哺而下的层面能量。
这时的集体无意识就是锚点。
根据情况不同,一些诞生于星灵界的神性也会成为文化圈的锚点。
锚点的选择关乎【灵格】,只要灵格的规模达到足够的程度,个体生命也能成为锚点
整体视角的魔法需要如此庞大之物,而个体视角,往往会选择精灵等灵性生命。
精神向性“合众为一”
知性生命的精神,会在进行一些内容的活动时向某对象单向输出。
比如,因愤怒而诅咒某人死亡。
又比如,因虔诚而敬爱某神明。
因知性生命的灵格,这样输出的精神力会作用到对象身上——尽管作用微乎其微。
而倘使输出精神力的数量增加,亦或是发出者灵格规模大,到达某个程度,输出的精神力就能干涉现实。
大多世界中的神明都如此诞生,同样的,也会催生鬼怪。
而对于实存者,精神向性的加持令他们影响更大范围的现实,同时也能增加灵魂的质量。
可以如此总结:文化定础是【无意识】的集体精神活动产物,精神向性是【有意识】的集体精神活动产物。
帷幕“世界的色彩”
顾名思义,遮住舞台的巨大布匹。
个体生命登神后,都有为令世界运转姿态更符合规划而铺上帷幕的机会。
当帷幕完成后,世界的【原理】将因神性秉持的叙事体系而做出相应改变——比如,作为神罚存在的雷霆、作为赐福存在的丰收。
……又比如,为使善良战胜恶而存在的各种报应机制。
就这样,为了使知性生存圈更符合生命的发展,无数帷幕交错重叠,覆盖在物质层与灵性层之间,最终构成现今运行的世界姿态。
而神明也需要居所,如此,他们将物质层的一部分分割,纳入自身帷幕,构成太古以降所有仙境、乐园传说的原点。
同时,帷幕也起到削弱外侧原理的作用。
诸神的帷幕会因知性历史的发展,由深层的集体无意识而修改乃至打破,却不会在外侧原理的干涉下变化。
究其原因,外侧原理的入侵同时与星魂与集体无意识发生矛盾。只是,若是有高于星魂的原理,那就另当别论了。
模仿律“知性愿望的复现”
在古典魔法领域,最初意指通过效仿古代神明事迹,获得与其相同的力量乃至命运。
随时代更迭,其内涵被逐步发掘,效仿对象从神明扩大到文化圈中的多数对象:
效仿失去眼睛的神明获得非人智慧;效仿斩断绳结的王者获得伟业加持;效仿背负指环的主角获得隐身能力……
对象的范围只要能够得到文化定础,不论源自虚构还是真相,都会化作现实。
只需——
合适的【时间】;
正确的【场景】;
相似的【对象】;
对应的【处境】。
依照复现的难度不同,满足这些条件中的部分到全部,意义得到表达,魔法便能够行使。
此外,还存在一种超乎文化圈的例外。
即,一些复现的内容,能够越过文化圈联系到灵性界深层灵体。
符号对应“魔法的秩序所在”
存在于知性与【对象】之间,知性用来象征对象的活动本身。
可以是图案,可以是语言,更可以是动作。指向性越明确,作为符号的性能就越优秀。
但是这种指向【所指】的【能指】往往会应其表达的失真而模糊,会在很小的概率里出现【异常】。
文化圈内的【异常】可控,文化圈外的【异常】不可控。
因而,用以指向的符号活动越接近原始,越贴切【原质】。
在世界的万物,都是名为【意志】的巨大根系派生,看似不相容的它们存在本质意义上的“隐秘因果”,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指向,这是脱离了文化圈的对应法则。
灵体联应
“知性罪业的原点”
万物皆有其灵魂。
动物、植物、无机物,所有物质界的物质都有其灵魂所在。
因着接近意志界的意志本身,灵魂是物质回归意志的唯一途径,因此与表象中的万物存在名为联应的关系——
即灵魂能够联系对应至灵性界、乃至意志界。
魔法中【符号对应】的另一本质。
灵魂为意识之源。
但在过于底端的物质界,运转的原理令灵魂无法脱离肉体独立,意识需要【统括体】,即通常被称为【脑】的机制激活运转。
肉体则需要【中心体】,也就是【心脏】。
灵魂若缺失物质束缚通常会溶解回归意志界,而在原理不同的世界里,存在【地下冥界】之类的收容所。
某种观点看来,灵魂自意志的分化堕落,是一切【罪行】的开始。
灵格“表象的等阶”
灵魂存在着格的差异。
通常,【格】包括【规模】与【质量】。
根据规模与质量的不同,灵魂依次可分为:
【小而轻之物】、
【大而轻之物】、
【大而重之物】、
【小而重之物】。
上述四种类型,其中小而重之物最为完美。
越强的灵魂越滑向意志侧,越弱的灵魂越滑向物质侧。
【知性】是灵格抵达一定程度获得的内容。
通常所指的知性生命是符合能够发展出文明阶段的生命类型。
灵格的差异,令表象间交流与认知彼此不同。
知性生命因其灵魂所在灵性层层面与矿物层、植物层不同,因而无法理解与认知。
同样的,知性生命也无法认知星魂与集体意识那样庞大之物。
魔法应用中,灵格决定意义的上限。
嬗变“世界的普遍变革”
被誉为【伟大六角】的六芒星揭示生命升华的途径——
顶端三角,以【意志】与【知识】为基点,以【灵魂】为端点。
底端三角,以【肉体】与【潜能】为基点,以【生命】为端点。
肉体的嬗变在于回归原人(Adam);
灵魂的嬗变在于升格灵魂。
而嬗变的成果绝不是灵魂独自升华的结果,知识的累积,意志的强韧,缺一不可。
又因灵魂的虚幻性,位于物质层的生命难以对其产生效果,更罔论质变。
目前已知的途径有:
·精神向性的聚合
·灵魂的收集整合
·魔法/心象的精进
在古典魔法领域的某个流派中,还存在着“向死而生”的途径。
负荷“超凡的等价交换”
嬗变的过程会产生压力。
此种压力会更加损耗灵魂,甚至将其破坏,是灵魂负荷最主要的一种。
精神向性会对灵魂产生名为【愿望】的负荷,往往扭曲意志的内涵。
因杀戮/追随/相和等方式背负的他者灵魂,会直白地给予灵魂压力。
而魔法/心象领域的精进,意味着通过知识的沉淀向意志层的滑向,错误的知识、疯狂的知识……过于多样的知识往往使灵魂浑浊。
除此之外,基于肉体对灵魂的束缚,生命形态的转变会很容易影响灵魂的姿态。
而漫长时光的流逝,亦会损耗灵魂的内容。
正因充斥负荷,嬗变极为艰难。
所以魔法领域,保持灵魂的纯洁是根本法则。
原始神性“伟大黄金的初步炼成”
嬗变存在着其层阶,亦或者说——【位格】。
抵达某一位格便会自我显现之物,或者说,以该姿态显现的便是位格之证。
即【神性】。
在许多世界,神性因当地法则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但那些属于原理的产物。
原始神性则顾名思义,是不带任何方向性、不产生任何内涵的成果。
标志着成为【重之物】的开始。
而,正因没有任何色彩,才能涂抹任何色彩。
正因为没有任何方向,才能指向任何方向。
可能性本身,就是其原始的意义。
神性“收束统筹与遗世独立的二律背反”
触及神域之物所拥有的性质。
神明的谱系建立在世界原理界限之内,存在个体通过相应途径抵达的可能。
而神性并非经由完成什么而得到之物,乃是因所在而自然而然的现实。
其往往不是主动在世上显现的神秘,从来都是被动的彰显于世界。
而彰显的方式,会因知识与意志而各自不同。共通特点是【权柄】的收束与展开,同时也是行动原理。
权柄又称权能,本质为“对应所处位置的权与力”……事象的操作、法则的变更、种族的管理等都在其范围内。
权能的收束依照神性的属性,恶神会收束文化中属恶的原理,战神会收束文化中与战争相关的原理。
往往一个文明会诞生许多不同文化、民族的叙事体系,神性的收束原理会使一个神性在不同叙事中存有不同侧面。
至于展开,则是【帷幕】的运用领域。
自然神性“星魂与知性的平衡点”
知性文明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往往源于早期,其本质是对星魂生命活动本身的崇拜。
过早聚集的精神向性赋予星魂的生命现象以知性,一半混合星魂的触觉,一半混合知性的文化,早期的自然神性如是诞生。
——人格化的自然现象。这么被称呼的自然神性中,也存在因死后升华而知性灵魂。
存在方式仰仗名为大地的生身母亲,却也因身具的文化职能和知性爱着文明,矛盾贯彻其全部。
属于文明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神性,灵格比原始神性低级,却也因拥有两者加持而具备施展权能的能力。
会随着文明的变迁而衰弱、改变、替换,直到文明不再依赖自然。
文明神性“文化的映射”
剥离自然属性,或者说剥离星魂性质的,独属于知性文明的神性。
剥离自然属性带来的是全方面弱化,灵格更低一级的降格,权能干涉对象仅限于知性本身……
而随着文明发展,愈发多样的概念被发现,以至于出现标榜“机械”、“媒介”为属性的神性显现。
作为灵体的他们,甚至不如以太层的精灵强大,无法为自身授肉。
但却也是古典魔法经常借助力量的对象。
大多数居住于知性集体意识的影子,也就是梦的世界中。
物外神性“自然与文明的外侧”
宗教神话中【天使】与【恶魔】的原点。
尽管大多数知性文明的宗教都诞生于文化叙事,却也存在一些被联应到的高阶灵体。
祂们占据宗教信仰,出于一己之好回应乃至干涉,令宗教时代的古典魔法一度强盛。
——然而,这种联应并非基于概率论的偶然,而是宗教神话叙事切中高阶灵体的存在方式。
这呼应了一个令人害怕的假设:
“表象界本身也是一个被构建的叙事体系。”
……至少在最初,世界没有任何目的。
这些超脱相互作用的星魂与文明,持有原始神性的存在,所收束的乃是近乎所有权柄。
本质上,一切魔法体系中的神秘、力量的彰显,大部分是物外神性分割神性在文明的体现。
星魂“开始时便获得的完成”
星灵、星魂、星球意志,以天体为外在姿态的庞大灵魂,孕育承载无数灵魂的自然。
【大而重之物】,也因为过于庞大的肉体,缺乏等同灵格的知性,只能遵从生物本能。
会以延伸【内在触觉】的方式自体内孕育出生命,作为升格的代价,以星魂【统括体】身份为原理行动的生命持有独立于星魂的知性。
也存在舍弃了原有肉体行动的星魂,算作物外神性的一种。
值得一提的是,恒星存在方式不允许衍生知性,哪怕是孕育生命。而以坍缩方式转变了物质姿态的恒星却能诞生出“某物”。
……巨大的物质质量会吸引万物,而灵魂也会。其吸引的方式不是力的结果,而是世界层的靠近与信息的集中。
天体潮汐
“神秘时代的本质”
宇宙层面的星魂彼此运动,令世界层滑向随星魂质量牵引进行着以盛衰为变化的无规则运动。
即天体潮汐。
灵性层靠近时是神秘蓬勃,轻而易举就能行使魔法,传说与现实混淆的时代。
灵性层远离时是魔法衰落,神明绝迹,一切都依照物质层法则运行的末法时代。
尽管如此,大层面的移动以天体的周期为单位,对于使用魔法的知性生命们而言无关紧要。
更多层面是相邻星魂因彼此运动而产生的【相位】现象,或者说相对关系。
也就是天体间物质层基于文化圈的符号对应,以及天体间灵性层基于灵体联应的符号对应。
正确的相位能令联应效果发挥至最昌盛,反之,也会极大扭曲魔法的内容。
最为常见的是月相对古典魔法的影响。也分为文化圈和灵体联应两个维度。
……认为正确的相位能够关联更为遥远宏大的存在,预示了一种投射关系。
元素魔法
“万物起源的秩序”
魔法是对外进行演绎的作业。
知性生命从演化的文明中观察世界,总结规律,所获得的智慧本身,将其结合泛世界能量以消费的方式运用,即是魔法。
元素魔法,意指其所蕴含的智慧为知性生命对万物本质的探索成果,支撑起文明的发展和成熟阶段,以研究和实验为主导。
研究实验共同以对元素的【染色】和【诠释】为内容,【诠释】则是其核心,元素魔法并非纯粹客观的产物。
元素魔法又称通用魔法,因其越过消费能量以达成干涉这一过程,能量本身被运用于干涉,从而最大限度拓宽了使用的门槛。
随着文明的行进,对微观与宏观世界认知的逐步加深,也会更新元素魔法的体系和范围。
分为染色律、诠释、真理戒律三个内容。
元素层
“世界的素材库”
构成世界的【素材】。存在着附着与隐匿的特性,一般作为物质世界的基底。
世界生于无限而虚无的【意志界】,
向下投射暧昧而模糊的【灵性界】,
再分化为具体而现实的【物质界】。
其中,灵性界作为物质界的【原型】,承担着源点和收束的双重职责,而元素层就作为其构成物质世界现象的素材存在于灵性界。
元素层永远只会以基底的方式负担着物质界,并且源源不断地对其进行收缩-破碎-修复的塑造过程。
知性生命能够通过灵体联应——被称为冥想的扩散思维捕获元素层,这通常被认为是踏入非凡领域的关键分歧点。
元素色子“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
元素是构成物质界的素材。
物质宇宙的尺度下,元素最微观最基本的单位是色子。色子在微观世界呈现以微粒-波的属性,在宏观世界通常呈现以气态,并可以进行固-液-气的转化。
元素色子与魔素粒子作用会产生现象,通常认为的物质也诞生于此。
元素色子具备多种属性,每种属性色子会在对应的物质现象周围聚集,例火元素色子就会聚集于高温环境、火焰现象的周围,平时它们会逸散在空间之中。
而在灵性宇宙的尺度下,元素色子的属性会因精神向性附着难以计数的原理,也会因不同灵魂的性质产生灵魂依附性。
元素海“原始素材的沉淀”
构成物质世界的基底,纯粹以无穷无尽的元素色子组成的液态空间。
知性生命借灵体联应与其相连,从中抽调无尽的元素以干涉世界,被认为是成为超凡存在的特征之一。
在灵性层靠近的地方,元素海会实质化的影响物质世界,将其状态塑造。
没有能在其中生存的生命,游离的思维能够将元素海捕获同样也会迷失其中,一旦迷失,思想/记忆/情感会流散其中,最后催生出【元素精灵】。
魔素粒子“灵魂的吐息”
魔素粒子是魔力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魔素是魔力最基本的计量单位。
被称为魔力的能量最初来源于何并不得而知,似乎是伴随灵性界存在而存在的,魔力的浓度因此与灵性层的显现度呈正比。
后来,经过漫长的探索,测得魔力能够被生产——经由【灵魂】的活动本身。
并非是什么灵魂皆可,灵魂的规模越大,生产的魔力越多;灵魂的质量越高,生产的魔力越纯。
魔力有以下三种特性:
- 赋予事物灵性
- 与意识活动联应
- 具备能量与介质的双重属性
“天体远大寿命的表征”
大源,【以太】/【玛那(Mana)】/【灵气(炁)】。
灵魂的活动会产生魔力。
宇宙中总体充盈的魔力,其本身来自无数星魂的共同运作,新生的宇宙总是有源源不断的魔力,老去的宇宙冰冷而荒芜。
因为天体灵格的高度,由其生产的魔力孕育出种类繁复的生命与文明,文明的活动繁荣了宇宙。
如果文明选择走向利用魔力发展以外的未来,大源会逐渐被隔绝。
小源“个体生命的内在循环”
小源,【魔力】/【世界我(Atman)】/【脉轮(Chakra)】/【精气(炁)】。
个体生命以微型世界运作而诞生的秩序。
转化并储存大源的容器。
因着灵格差异,直接在体内运作大源魔力会扭曲并摧毁知性,所以需要通过必要的手段将其转化为适应个体生命的魔力。如此一定时间,魔力也会随着生理机能运作而逐渐诞生在体内。
当个体生命经魔力塑造到一定程度时,小源已与外在的大源无异,此时个体将能够如运用小源般运用大源。
魔力并不能等同生命力,但对于已经将魔力作为生理一环的生命而言,这已经是如同血液的重要之物。一旦被抽干,面临的只有死亡。
元素论
“时代决定本质”
因【文化圈】的存在,知性生命在基于对万物本质研究的元素魔法一领域的核心理论,也即关于万物本质的学说,并不需要保持绝对客观理性。
知性为事物添加的属性同样具备意义。
通常,其以何种理论支撑,就会以何种方式延展出魔法。
在古老的过去,生命以【水】、【火】、【土】、【气】为核心的【四元素论】认知世界。
后来,发展了【元素复合论】。
到达某个阶段,更为核心的【魔素论】得到证实。
随着技术发展、时代变更,理论更新,魔法的形式也进一步拓展,成为符合“现在”的魔法。
四元素“万物最初的姿态”
最初用以描述物质起源的理论学说,主张万物构成于四种元素:
【地(固体)】、【水(液体)】、
【气(气体)】、【火(能量)】。
围绕四种元素,元素魔法最初的形态得以确立。它们无疑是自然界最为常见的四种现象,元素色子的总量与分布最多最广。
各种灵魂对不同元素种类具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基于此,魔法发展出繁荣的姿态。
复合元素“色彩融合以延续万象”
延续四元素论,以元素间复合反应更加广泛解释世上万物构成的理论。
将四大元素中具备相性的两组(包括两组以上)以一定方式混合,不同属性的色子碰撞作用之下会产生新的元素色子种类。
示例:
【土水=冰】、【土火=岩/金】、【气水=雾】、【气火=温】、【水火=雷】。
【气水火=音】、【土水火=泽】。
理论上存在一种“所有元素复合而成的终极”,但不曾有生命抵达那个境界。
元素复合论证明不同元素间排列组合能够诞生新的元素,但新的元素在分类上却不属于四元素分支,这预示四元素之外“本就存在其他元素”,并且元素之间“能够转化”的性质。
万有元素“和而不同的万象色彩”
通过复合元素的证明,得以更进一步解答世界构成的理论。
认为世上的万象万物皆由对应的各种元素拼接构成,元素不再局限于四大元素与其复合态,而是拓展至“存在什么现象就蕴含什么元素”。
这种观念很快造成弊端,毕竟不会有人专门为调制香水而去研究所谓“香味元素”。
直到微观世界的发现。
随着魔法技术的继续进步,微观世界的观测成为了可能。
生命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进一步拓展了万有元素论的界限,从原本生硬地创造某种现象的专有元素,转为总结概括现象的属类,总结出主流元素种类。
同时,人们也在微观的尽头发现,所有元素几乎会呈现为独一姿态。
“质料”,它被如此称呼,而既然所有物质都有基底存在,那推动它们成为现象的魔力也该如此。
魔素“万象的第一推动者”
通过微观观测魔力,得到能够以微粒为基本单位度量魔力的理论。
万有元素理论的确立和魔力的彻底解明标志着元素魔法迈向全面自由发展的阶段。
而作为除【物质-元素】外构成世界的另一大要素,【能量-魔素】亦作为元素论的研究对象被纳入其中。
未来,【信息-以太】将成为元素论的最后一块版图。
以太“万象属性的表达与所含”
又称信息模因,作为信息的基本单位,在魔法的发展中逐渐成为构成物质宇宙的最后要素被认知。
在最初,以太指代人类肉眼不得看见、被用于填充万物之间虚空的要素。
直到魔素被证明,宇宙空间得到认知,以太一概念被放置,又因为契合信息的普遍性得以更新。
逸散的思维化为无主的信息,在元素海中聚合表达,构成资讯生命体元素精灵。因此元素精灵不会真正死亡,它们的存在作为最初的以太生命被认知。
物质、能量皆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在生命间交互中呈现的演化属性进一步扩大,融入文化属性后,得以成为信息模因。
唯有灵魂独立而崇高。
在魔法语境,因其能够在灵性层干涉物质世界的特质,被称作以太。
以太有以下两种特性:
·承载表象的状态
·自我复制、演化
染色律
“元素魔法的秩序”
在元素魔法领域,意指魔法的释放过程。
施术者以精神联应所需元素,将其赋予进行消费的魔力之中,成为魔法干涉现实。
该过程被称作元素的渲染反应,渲染反应的本质是属性的赋予。
理论上,精神联应可以选取所有施术者需求的元素属性,但在实际情况中,不同的人消耗精神力联应元素的效率不同。
因灵魂姿态的不同,生命天生的具有对元素的亲和与绝缘性,后天成长要素可以造成改变。
之所以称之为律,正因渲染反应是所有元素魔法的必经步骤,不可越过。
心象
他一度跌倒,沉沦,但他的光终将照亮这黑暗。
“深渊”的阴性原理。
路径之一,逆生树的严厉之柱。
本质上,是为对内施行归纳的作业。
对知性的自我意志进行探索,从中得出的知识作为用以彰显自我的技术就是心象。因着其主体为知性,所以心象的使用仅依托于个体对自我认知的深度,此外一切皆无意义。
视乎知性自我剖析的结果,同时也涵盖自我和世界我两个层面。
因此,越是认识自己、渴望成为自己的人,心象便越强大。
而越是强大者,就越着重自我内心的渴望,这份对自我无暇的强力意志会化作奇迹。
心象的施展,源于意志的投射。
将自我意志化作具象,以投影方式令其化作表象干涉现实,就是心象的原理。
投射本身会根据使用者的认知化作表象,同时渴望也会作为原理、乃至概念附着其上。
投射而成的表象所能进行的事象干涉程度完全取决于意志的坚韧和渴望的强烈。
随着自我探索的深入,心象投射会分为不同等级。
最初的投射是将心象化为附着身体的能量,能够干涉表象。
而后投射则能令心象具象化为实体,实体姿态会因个体心象内容的独一而各不相同,并以符合心象内容的“原理”干涉表象。
再后的投射,心象会侵蚀现实世界,创造按照个人法则运转的独立空间,或是修改表象的姿态作为顺应自身意志的领域。根据规模不同,甚至可以作为帷幕覆盖表象世界,或是扭曲世界直到化作自身的神域。
最后投射时,个体将成为特异点,以自身为原点流出顺应自我意志的世界。
心象投射所消耗的仅有知性的精神,但也存在弊端。
那就是渴望会侵蚀理性,如若不能保持自我,那么将堕入仅为实现一己欲念而破坏万物的魔性。
需要区分的一点是,渴望不分好坏,恶性心象和魔性不能混为一谈。
伟大六角(Great Hexagram)
为了生存,堕落是在所难免的。
描述知性生命通往“深渊”必须满足的六个方面。
以正三角、倒三角和圆组成,其中正三角象征精神力量,倒三角象征物质力量,圆则象征统一与循环。
在正三角中,位于顶端的是【意志】,其下两角为【灵魂】和【知识】。
倒三角中,位于底端的是【生命】,其上两角为【肉体】和【潜能】。
生命需通过物质的三角回归原人,通过精神的三角超越意志。
神明谱系
在列举神明系谱之前需要申明一点是,炽天世界仅有一个真真正正的神。
就是“深渊”,除此之外的他者不过是被冠以神的名称,具备被称为神性的特质的上位存在。
也就是所谓的伪神。
神域
距离完美和平凡都太遥远,没法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就是你们这类人的特点。
对境界的描述。
当魔法或心象的修行抵达概念这一层次时,便由凡者登临神域。
概念的操作象征着对理的超越,也是新理的诞生,但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对他们而言——世界如同一张画布。
按自己的想法,为画布添加色彩,即为“理”的彰显。
在那些往往只有一个神的世界里,法则极为单纯的体现着神的意志。但如果是存在复数神的世界,无数的“理”交相叠加,会构造出十分复杂的机制。
而根据神在世界各处不同的信仰,机制也会有对应的变化。
这种变化取决于被称为集体无意识的庞大意志的形态,所以地上的法则是神与人相互妥协的产物。
但也因着庞大意志的存在,神域和神明并非同类。
神明
通常来讲的神明,是单一世界的上位存在,并不一定抵达神域。
神通常分两种,一种是自然神,一种是升华神。
所谓自然神,既藉由知性生命活动中对自然现象、概念的信仰而得到意义的生命,与自身起源现象密不可分,可以无法脱离被授予的认知,因此他们非常纯粹。
升华神则是主要的神明类型。他们并非自然诞生的生命,多是远古时期的死者得到信仰而升华,接替与自然现象、概念及生命活动产生的概念相应位置的存在。而他们的神位独一无二,所有地区对此类神明信仰都会集中到神位之上,使同一升华神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侧面,但也获得同调神话的可能性。
升华神可以取代自然神,而没有升华神接替神位的话,自然神也会自神位孕育而出。
决定神明存在与否、强大和弱小、更替前提的是信仰。
天使
纯粹的能量生命体,居住于高维度·次元。
并非顺应神意的产物,更是因为存在本身接近文化中天使一词而得到这个称呼。
天使分为两类。
一类是普通的天使,因为存在方式与知性活动的产生物有着对应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许多途径达成与下面世界的连接,被知性生命借取权柄与力量,乃至通过触媒降临。
当祂们降临下位世界时,不会具有具体的形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是观看者眼里最符合“神圣”概念的样子。
以高位视角俯瞰下位世界的万物,由此具备超然的思维。不会被彻底认知,更不会被理解,所以在下位世界生命的眼里是无感情的机械性生命。据某人说,被赋予人性的话会很麻烦。
职责为运营表象界的热量平衡。除非出现“危及宇宙稳定”的大灾难,否则不会显现。
另一类,是被认为存在于“质点”的天使。
与上面所述的机械性能量生命体有别,“质点”中的天使有着明确的自我意志,接近神话中被描述存在方式,但是高维度这一点没有变。
职责是守护正确知识的祂们,对世界安危并不在意。只要有存在通过“法”抵达相应质点,祂们就会给予相应试炼,成功者将会抵达质点。
所谓的试炼并非制造困境考验,而是考察修行“法”之人的智慧本身。
那是抵达某种境界前的迷惘,需要接近明悟的一种状态,可以是瞬间的想通,也可以是一直以来的执念,但如若没有相应知识积累或是意志力克服迷惘,那么将视为通不过试炼。
“质点”的守护天使不会授予奖励,更不会给出惩罚。哪怕是作弊的行为,玷污正确知识的做法,都不会被祂们敌对。
说到底,恐怕祂们也不明白自己守护之物的本质究极为何吧。
魔神
不以自由意志诞生,却终将因某种理由显现,从而被造之物。
知性基于魂的锚定,继而自意志流出,得以认知此身之外。魔神则与之相反,唯当彼等认知自己,才能真正统合以固定灵魂。
所谓恶意,乃是无法恒定,根据使用而界限模糊的因变之量,因而诞生彼等恶性不可判明,认知意味向着深渊堕落。
而对于知性自身,此种问题遭受稀释——“荒诞”所衍生的恶性及“爱欲”所衍生的恶性,二者共同构成恶性的全部。
魔神则自此两者中显现。因作为其表象的显化,魔神能够为知性所认知、触及,却同样是知性的深渊,认知往往与堕落相伴。
这暗示彼等身处知性侧的事实。
因着伴生,彼等不为“死亡”所扰,一切表象层面之毁灭皆不足以影响根源,此岸世界不存在除去彼等的手段或技术。
统筹沉淀恶性的意志灵魂何等宏大——若将寻常人类视为星火,星灵也不过岛屿一类庞大之物,魔神则如熊熊燃烧的恒星,此等规模之下连诸星也黯然失色,更不论其身处位置而带来的一切副作用。
也因此等规模,魔神与知性生命个体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那只允许一方去认知另一方,没有相互理解可能。
为此彼等往往尝试为自己受肉、与人间体签订契约等方式完成自我的降格。
彼等存在为多元唯一,即多元宇宙仅此一位,因而常常将本体投影,跳跃、穿梭于不同宇宙与平行空间之中。同样,这表现魔神固定于“现在”的事实,因此无效化来自其他宇宙·平行世界的打击,并左右单一世界的历史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守护邪恶树的大恶魔也在魔神之中。
邪神
与魔神完全相反的高次元知性存在。
同知性对立的魔性,来自天外的恶害,“第三树”——曾被冠以这些名号用来和两树体系区别。
思想和感情都不可能被理解,乃至存在本身就破坏着低次元生物的理性。
出于不明原因从自我的领域降临到底层世界,活动本身就是对知性的破坏,因此被认定为恶。但在恶的定义上,既不属于主动的恶,也不属于无意识的恶。
但毫无疑问,祂们是邪恶的。
因着哪怕他们的目的并不清晰,恶意并不明显,祂们活动所造成的结果却惊人一致:知性世界的毁灭。
所谓“第三树”并不能形成一套固有的体系,但却由于其所持有的“疯狂的知识”而得到作为树的价值。
与神圣知识和邪恶知识都不同,疯狂的知识只会抹杀知性。
或许,无理智的深渊才是邪神及其信徒追求的终点。
超越者
申明大地意义之人。
虚无的回应者,人类的觉悟者,立于善恶彼岸的超人。
将视点放在生命的人,才有可能得到的异常答案。
脱离出自身天地的角色,已经成为了崭新故事的演绎者,剧作家,伟大的戏子,疯狂中得见真理一隅之醉鬼。
强力意志令他们成为阴性之柱的践行者,能够被理解,却绝不被认同的深渊。
最疯狂的知性,最理智的癫狂。
致力于创造人人觉悟的超越世界,但或许每个超越者对幸福的定义都有所不同。
如孩童般任性,绝不悔改,绝不变卦,将一己执念刻画于天宇之上,成为万物法则的巨匠造物主。
理念也是提问,一个有关幸福的永恒母题。
解答者
其数有七,其法皆尽。
穷极“魔法”智慧的可能,最终抵达超越人智境地的殉道者。
然而智慧的可能性无尽,人智的未至之境却愈发缩小,开天辟地以来,总共有七道题目得以证明。
作为证明的代价,收束的成果无需再添加新物。
他们不再接收新的“记忆”,亦或者说,知识。
也正因此才可怖。有悖人类存在方式的终极,到底站在人的一面还是对立的一面?
其一,第一因的证明/灵知。
其二,万能物质的存在/形成。
其三,时空的本质/运动。
其四,灵与肉的同一性/转化。
其五,语言符号的边界/理解。
其六,因果论的证伪/联系。
其七,作为意义的真理/意义。
意志力
象为虚幻之证,无方乃有的沉淀。
世间万物都将于相互分离中归于统一。
皆在深渊之中。
此间无需任何意义,“无”亦不需要,只有【 】般的东西不断运动。
有着解明其的途径,只需抵达一处。
如是,褪去相对,超越/回归于无的话。
——即为,“意志力”。
高悬于意志外侧的法,为一切带来终焉的灾难。
亦是“知性”本身的印证。
创造的意志力/原初之一
秩序的意志力/秩序之二
混乱的意志力/矛盾之三
强权的意志力/统括之四
虚无的意志力/否定之五